世界經濟大崩潰(五)—加澳及日本經濟

【看中國2015年09月19日訊】(接前文)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經濟逐級崩潰(詳情見筆者的系列文章「加澳經濟逐級崩潰」)。加澳是英聯邦中的兩個主要發達國家,其特點是殖民地經濟,也就是以銷售農礦產品為主,併進行一定的製造業生產。在過去10年,加澳兩國經濟逐漸變得嚴重依賴中國經濟,澳洲更是中國經濟的晴雨表。隨著中國經濟全面崩潰,加澳經濟也按照3級的方式,逐級崩潰:

第一級,加澳貨幣大幅貶值。中國對於能源和礦產品需求急劇減少後,相關產品價格急劇降低,推動加澳貨幣大幅貶值。截止到2015年8月24日,加澳貨幣已經有一定程度的貶值,澳元兌美元跌破0.72,美元兌加元接近1.33。隨著中國社會崩潰和大物理,未來加澳貨幣還有相當大的貶值空間。

第二級,加澳房價暴跌,動搖加澳金融基礎。在能源和礦產品下跌後,房價本來應該下跌。但是,在加澳政府鼓勵炒房的背景下,中國人在加拿大的溫哥華和多倫多、澳大利亞的悉尼和墨爾本幾個標桿城市瘋狂買房,扭曲樓市價格,顯得加澳房價並沒有明顯下跌。目前,這種情況已經體現在加澳不少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在未來,隨著中國人的資金斷流,不僅不再買房,還需要賣房。這些地區房價將暴跌,引發加澳房地產全面暴跌,進而摧垮加澳金融系統。

第三級,加澳金融系統崩潰,經濟四分五裂。加澳作為兩個典型的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出賣資源和移民指標獲利,支持典型的大政府、高稅收、高物價、高福利、高負債。而隨著金融系統垮臺,加澳政府和大量民眾破產,社會主義經濟無法維持。

加澳經濟必須轉型。加澳土地面積大、人口數量少,農業發達,社會教育水平高。在加澳經濟崩潰後,雖然相當一部分人陷入生存困境,但是社會矛盾和資源矛盾較為緩和,基本不會發生中國大物理和美國相當一部分人陷入生存絕境的狀況。同時,加澳社會必須自我改造,肅清社會主義思維,拋棄以多元文化主義為代表的社會垃圾化的價值觀念。雖然在科技進步的支持下,加澳民眾不需要像在18-19世紀那樣,以勤奮、堅韌、頑強的身體和精神面對自然界的挑戰;但是,需要回歸基督信仰,重新強調以教會為基礎的區域化組織自治,重新培養堅強的身體和精神,以應對世界經濟崩潰和長期大蕭條。從本國角度出發,加澳需要以新的社會組織模式、重組和強化加澳的教育和文化優勢,推動知識和技術創新,發展新的企業,更好地利用資源、保護環境,發展經濟。從國際經濟和關係角度,如果加澳推動英聯邦國家的相互聯繫和合作,更能夠發揮加澳的各自優勢,推動英聯邦國家重回文明發展的軌道,也支持加澳自身的經濟復甦和發展。

到2015年,日本國內經濟已經陷入長達20年的蕭條。二戰後,日本在大規模政府和財閥投資推動下,依靠美國對日本進行的大規模創新知識轉移,發揮日本的進取精神、知識和文化優勢,迅速擴大高價值產品出口,建立日本企業品牌集群,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在國內市場,日本的高人口增長率和壽命顯著增加,加上出口經濟帶來巨大財富,催生出高密度的國內市場,尤其是房地產市場。進入1980年代後,日本看上去要打垮美國經濟,讓日本上下對未來充滿極度樂觀態度。在出口經濟方面,財閥和企業進行更大規模的投資,更積極推動出口;在國內,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創造出令世人矚目的日本房地產價格。不過,在里根總統上臺後,美國國民士氣開始重振,企業管理的創新理論層出不窮,計算機技術得到迅猛發展,網際網路技術開始孕育。到1990年代,創新管理理論和技術開始大規模普及,美國開始實現以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為主導的大規模經濟轉型,重新樹立競爭優勢。這種轉型大規模淘汰傳統技術,讓日本企業的龐大投資成為沉沒成本,並且變成沈重的債務負擔。例如,索尼曾經擁有隨身聽、特麗瓏彩管、PlayStation遊戲機、筆記本電腦等多類高利潤產品以及高端品牌形象。但是,隨著各類新技術和新競爭者出現,淘汰索尼的這些絕對優勢產品,讓索尼深陷泥潭。另外,日本政府主動出手,刺破房地產泡沫,讓房地產巨額投資沉沒,直接引發日本經濟大衰退。而隨著日本人口數量增長停滯,快速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日本的房地產過剩狀況日益嚴重,進而壓制日本國內經濟需求。日本政府持續花巨資刺激國內經濟,但是基本沒有效果。在對外出口增長停滯和內部經濟收縮的共同作用下,日本陷入長期蕭條。

隨著世界經濟崩潰,日本國內經濟也將陷入新的衰退。日本經濟主要依靠出口,通過出口工業品,換取能源、礦產、農產品和其他工業品,保持日本經濟運轉。日元匯率於2012年見頂達到75左右的水平,在過去3年時間,急劇貶值到美元兌日元最高見125。大幅貶值增強日本產品的出口能力,讓日本經濟獲得一定的增長。不過,隨著世界經濟崩潰,即使日元繼續貶值,由於全球需求急劇減少,日本出口也將急劇減少,進而引發日本企業大量倒閉,日本出口產業工人大幅減薪或者失業。

在過去幾年,日本建築業有所復甦、消費有一定恢復。而出口萎縮隨後,日本國內消費也急劇減少,影響國內投資和消費市場,並導致日本房地產市場再次崩盤。另外,日本政府已經進行長期的經濟刺激政策,形成天量的負債。在新的危機情況下,日本政府已經無力再借債支持經濟。所以,日本將以嚴重硬著陸的方式,遭受來自世界經濟崩潰的打擊,陷入更深刻的危機和衰退。

在未來,日本海外投資將遭受更沈重的打擊。在1990年代後,日本藉著巨額的外貿盈餘,以及日元匯率暴漲帶來的日元財富印象,大規模進行海外投資。表面上,日本高價購買一些美國房地產和藝術品,虧了很多錢。不論日本人還是國際上,都為這些虧損津津樂道。但實際上,日本人的特點是習慣於宣傳負面和危機,隱藏真實的、獲利巨大的行為。日本的獲利主要包括:1、在海外進行大規模產業投資,將電子產品等低成本組裝向東南亞和中國的生產基地轉移,並且將高利潤的汽車生產組裝等模塊向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市場終端轉移。隨著中國市場增長,日本企業在中國建立龐大的汽車組裝生產系統。在轉移後,日本汽車產銷量迅猛增長,產品組裝成本顯著下降,給日本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2、在資源礦產價格低廉時,在海外大規模投資資源礦產。當世界資源礦產價格暴漲後,日本企業通過在資源礦產的巨額投資利潤,顯著彌補工業生產環節的利潤萎縮。3、在海外大量購買土地,以保障日本的農產品供應。為了保障農產品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日本專門派農業管理和技術專家,對當地農民進行培訓和管理。

簡言之,日本通過大規模投資,在農業、礦業和工業等三方面,大力保障日本安全,實現經濟擴張。根據一些政府和國際機構的數據,日本的GNP(GNI)明顯超過GDP,反映出日本在海外的投資獲利。如果從日本大企業的財務報表分析,日本海外投資規模和收益狀況則極為驚人。不過,在世界經濟崩潰後,由於日本的海外投資主要包括礦產、落後國家投資、汽車和電子等產品生產的投資,這些類別的投資將受到主要衝擊,面臨全面的破產和產能廢棄。

不過,日本的經濟基礎仍然較為穩定。在過去,雖然日本陷入長期蕭條,但主要因為龐大的債務扭曲而導致。日本人長期處於較為充分就業、技能型人員緊缺的狀態。在日本蕭條後,出現所謂「失落的一代」,主要也因為日本大量對外投資,國內生產製造大幅萎縮,低知識和技能崗位大量外流導致,顯得日本產業空心化。另外,大多數日本人為了自身的地位和升遷,盡量避免被外派發配到落後國家的日本工廠工作,也加劇國內的職位和崗位競爭。不過,日本在長期蕭條的過程中,並沒有真正停止發展,而且將基礎打得更紮實。

在21世紀之前,日本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美國的知識產權轉移,以及從美德等國企業獲取的知識技術,再進行商業技術發展和應用,實現大企業主導的高工業利潤。不過,在1990年代之後,日本的大企業開始衰敗,大企業發展空間減少,反而刺激中小企業的發展。尤其是日本大企業大規模進行海外投資,雖然在國外建設組裝生產線,但是關鍵零部件主要選擇日本廠商,給不少中小企業更大的利潤和發展空間,而且進一步刺激中小企業的創新投資。所以,對於大量中小企業來說,日本經濟蕭條期反而是創新發展的黃金時期,內在的工業實力快速接近美國和德國。在世界崩潰後,世界對於工業品的需求將急劇減少,也會導致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倒閉。但是,只要日本實施日元大貶值,以及全面的工業收縮,將過去在海外的絕大多數生產組裝搬回國內,加上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能夠解決部分就業,保障日本基本的經濟運轉能力。所以,即使世界經濟崩潰造成日本80%以上的國內和海外的總工業能力損失,日本仍然能夠從打擊下獲得生存,並且逐漸重新發展。

日本的社會系統支持經濟運轉。日本是地震頻繁的狹長島國,從日本的社會特點和國民性角度,日本人並不非常注重經濟和收入,而是更多在意基礎安全和社會穩定。雖然日本經歷明治維新的軍國主義極權、麥克阿瑟將軍對天皇制進行憲法改造、以及二戰後經濟增長對社會的全面衝擊,但是日本社會實際上仍然保持封建制色彩,包括主僕制、等級制、男尊女卑等社會和文化制度。而且,由於社會空間狹小,不論地理和社會都對個人的容忍度極為有限,所以社會氣氛極為壓抑。在二戰後,西方共產主義者試圖將民主自由平等人權等所謂普世價值觀念灌輸給日本,也幾乎毀掉日本的一代人。但是,由於日本的地理獨特性、民族單一性、社會封閉性、歷史傳承和崇拜強者的文化特點等綜合因素,讓日本社會迅速糾偏,後來對這些觀念免疫。包括女權主義者反覆攻擊日本女權狀況令人失望,但是不論日本男人和女人,都不當回事。

在平時,對於共產主義者來說,日本就像是怪胎,令人無法忍受。但是,當巨大災難到來時,日本社會的優越性將充分顯露。在福島核電站泄漏後,日本人井然有序地從商店排隊購買當天分配的食物和礦泉水,不擁擠哄搶、不多拿多佔,讓歐美人都震驚。在未來,隨著世界經濟大崩潰,歐洲、美國、拉美等國家和地區都會發生社會大混亂。但是,日本作為人口極為稠密的國家,因為封建等級制系統完整,而且人們已經習慣了極度壓抑的氛圍,反而能夠鎮靜面對。無數人即使陷入生活困境,也自己承受和想辦法,不給其他人添麻煩,不造成額外的混亂,保持社會秩序的有序運轉。(待續)

(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供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生於0715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