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轉變性格──退休老人也能變得愉快(圖)
《一個心理學教授的苦笑》20
一個一個心理疾病患者的病史
(接上期心理學教授的苦笑19)
十二、行動轉變性格──退休老人也能變得愉快
某大學侯姓教授來到我的心理諮詢室。我一看就知道是位治學嚴謹,品高學究,教書育人,樂此忘疲的人。因為他姿態端正,舉止灑然。心理學認為,人的氣質就是一個人給別人第一眼的「深刻印象(樣子)」,給人第一眼的價值。我看到了侯教授,第一眼就有這樣的深刻印象。他說話不多,自我介紹極其簡要:「我是某大學技術學科的教師,退休三年了,很無聊,度日如年;聽說您很快樂,我能學會快樂嗎?」但是此時我看他的兩眼不像很有神的那種。我一時不能用「結論是的語言」回答他,他要認可我的結論是需要有一些心理衝突,需要改變固定的某些觀念,需要轉變某些行為。
我說:「教授,我不是醫生,無法給您開藥方,我更不是算命先生,給您掏八字,算出一個仙風道骨,鶴髮童顏之相!」他並不像在聽我說什麼,趕忙說:「活得很累!」我很快明白了教授現實的心理狀態。「您能否對我說說您退休前的情況?」我不打算要他講退休後的情況,這是明擺著的,也是他這類老人共同的狀況。
侯教授畢業清華大學水利系,他常年教《水力學》方面的學科;科研方面是研究《拌合水泥振蕩器》高效能(提高拌合效能)。除了上課,鑽進實驗棚,就是到水電施工單位的澆筑現場。這樣的生活他過了快30年!他的教學風格,科研成果在中國水利電力高校以及中國水電施工成大型水電站都是揚名其中,德高望重。及十年教學、科研、跑工地都是直線往來,除了學生、工地施工員和工人(都是學問、業務技術方面的),再沒有什麼人交往。
侯教授屬於那種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知識份子,做人做事講究認真負責,道義誠實,一絲不苟且一本正經。他幾乎沒有業餘時間,回到家裡除了收聽「新聞聯播」,看看報紙,沒有其他興趣和愛好;賢慧的老伴跟他三、四十年,伺候他三、四十年,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段時間中國大陸萬人空巷,人人趕回家中,觀看電視連續劇《渴望》,老教授居然不知「劉惠芳」何許人也!(劇中主人翁,全國人都知道!)
有一次,「組織」上根據上級的指示要給全體教職員工進行什麼教育,方法是每人發一張電影票,各人按時去大禮堂看,還要參加討論,提高思想覺悟。某天下午照例「政治學習」,教研室討論會上,人人表態發言,侯教授不知所云;大家談論熱烈,侯教授若有所思。室主任吳教授請侯教授談談感想,談談體會。侯教授說:「對不起,我很少看電影,聽說是看電影我就不去了!」說完,同一教研室的老師忍俊不住,個個啞然失笑。
退休後實在不習慣。開始半年,沒事老往教研室、實驗棚跑(他家住學校教工宿舍)。若有所失,心裏空蕩蕩的。回家翻翻「專業書」(滿書房的中外水利、水電工程書籍),心煩意亂,似乎坐以待斃!每日唉聲嘆氣,老伴以為老頭生病了,跑到校醫院為老頭掛號,可侯教授不僅不去看「病」,還把老伴奚落一頓。
侯教授兩兒一女。大兒子在美國,博士畢業後落戶美國費城一所大學,與妻子及兩個女兒,有了幸福的家庭。大兒子邀請爸媽去美國,侯教授精通俄語,不會英語。「美國雖好,我卻是瞎子、聾子、瘸子,沒有意思」,不到半年就回到學校。
「侯教授,你能來找我,我很高興。希望您能聽我的,我保證您這‘中度抑鬱症’很快會好的。」我詳細講我對他的評價以及對其抑鬱症做了詳細說明。
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來說,抑鬱症此詞包含性質不同且病情輕重不同的各類抑鬱情況,分為重度、中度和輕度。抑鬱症狀主要是針對「失落」而發生的心理反應。例如喪失自己喜愛且親近的家人或朋友、很重要的財務或物品、感情上的依賴或希望等等,都可以引起憂鬱的心情反應。侯教授退休後,照理這是人生生存秩序的順序安排,回到家裡以家庭為圓心,以適當的退休生活為半徑安排人生的這一段時光。一個人總要有點希望才能有生活下去的生機。假如一個人感到樣樣無希望時,也就會放棄生活的動機,陷入抑鬱的最終狀態。我說:「您離開了三十餘年熟悉的工作、環境和心理氛圍,失去了它們,難以割捨;但是,您也知道,年歲、精力都不允許您再循著原有的生活軌跡走下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對自己有某種程度的滿意與喜愛,靠這種自我滿意的心理才能生活下去。這是您退休前的生活,退休了就失去了,也就成了您心情抑鬱苦悶的理由。」侯教授具有學者風度,靜心地聽我分析他抑鬱的根源。我繼續說:「您抑鬱根源之一也是最重要的,退休後您沒有生活的手段,沒有生活的興趣和技能是您抑鬱的重要原因,您才留念退休前的一切!」侯教授很快懂得了我的提示。他說:「那我現在該怎麼辦?」
我把我多年研究的成果,形成的理論合盤告訴侯教授:「您首先要改變觀念。您記著:觀念變─心理變 ─行為變 ─習慣變 ─性格變 ─命運變。」我向他做了詳細解釋。他高興了,風趣地說:「這是著名的楊氏理論:行為轉變性格。」針對侯教授的情況,我希望要改變一些舊的、陳腐的、過時的觀念(略),他同意試著做。
我向他提出三點新的「訓練」:1、聽世界名曲(提了幾首由他去尋找);2、學會下像棋(他說小時候知道怎麼下),並常到學校(退休辦)的俱樂部找人下棋對弈;3、看中國四大名著,看世界四大名著,並且要求他做一些記錄。經我詳細說明,他都同意了!
我特別告誡他,心理學在學習上有一種理論叫「遷移理論」,我說:您以前做學問,搞研究,鍥而不舍,廢寢忘食,是一種心理動力,基礎的心理素質,把它們遷移到退休生活,去對付我說的三點「訓練」,是輕而易舉的事。當然,您首先要想到讓退休生活愉快,下點功夫值得!
經過多次交談,侯教授完全接受了我的建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他行動了。
2004年,離為侯教授心理諮詢已有八年了,我回國探親去辦訪了他。已八十多歲高齡的侯教授紅光滿面,身心輕鬆愉快。我一下子明白了一切。
退休老人的生活常常是分層級的。一班知識水平高的老人,總是留念原有的知識環境、知識氛圍,包括運用知識、獲取知識的環境和氛圍,還包括這個環境裡與他相同或相似的人群。退休老人離開這一切,對不安及情感容易產生錯誤的認識,形成「心理矛盾」,經過精神上的激烈衝突,就容易發展成神經症症狀,主要的就是患抑鬱症。這一系列的表現都反應為人的性格狀態。比如,人們表現自己或採取何種行動的獨特(自己的)方式;感受到某種狀況並對其作出反應的方式;又比如對人對是愛慕和嫉妒的生活方式,目前你有什麼要求?有何種嚮往?有什麼目標?實現什麼樣的理想等等。就構成了一個人的人格及性格的不同特徵。他們制約著人的意識、觀念和行為。而性格的變化正是表現在這些方面。要想真正瞭解一個人,真正改變一個人,必須瞭解他所持的觀念和必須觀察他的行動。
所以,對於一個人遇到了心理困惑或挫折,最必須做的就是改變行動。精神問題如意識或觀念與比較有固定性的身體行動不同,它具有明顯的可變性。假若人的行動不發生變化,他所受的教育或修養的效果,就會喪失大半。
行動轉變性格是千真萬確的。(文完)
心理學家楊子江教授更多故事請看﹕
https://m.secretchina.com/taxonomy/1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