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國家化與抗戰勝利(圖)


一九八九年中共解放軍六四大屠殺時在北京長安街上的坦克

【看中國2015年09月02日訊】中共勿忘曾被國軍改編

隆重紀念抗戰勝利,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式,中共的態度看來非常認真,而它最為認真的一點,表現在它堅持認為自己是抗戰「中流砥柱」,同時,它竭力表現它在維護戰後國際秩序,持續抨擊日本的作為。

不過,當年抗戰至今發展變化的基本脈絡,推敲起來,另有一番意味。

中國抗戰,關鍵在於停止內戰,其具體行動,是推進政治統一與軍隊國家化。無論中共發表了多少綱領、聲明,或者毛澤東寫下了多少「雄文」來「指導」抗戰,當年決定性的舉動,是中共及毛澤東接受國民政府及蔣先生領導,紅軍編入國民革命軍序列,南方游擊隊也整編為國軍的新四軍。如此,中共放棄以武力推翻國民政府的宗旨,放棄自己割據的「國中之國」地位,使得政黨政治向正常化發展,政黨擁兵自重以及在抗戰中自相殘殺的狀況,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中國的抗戰才真正全面展開。

中共從南方轉移到西北,生存條件更為艱苦,對參與抗戰就「熱心」起來。當時的日本在天皇體制下,日本人蔑視中國,因為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中國在他們眼中還不是一個國家,可以任由他們宰割。然而中國發生變化,使得它進入世界反法西斯的民主陣營──它與日本展開持久戰爭,儘管其軍事力量尚弱,卻不同尋常。

這就難怪,習近平為紀念抗戰勝利而閱兵時,人們關注,受閱軍中是否有國軍方陣、是否出現國軍軍旗,以及受閱的「八路軍」、「新四軍」軍人是否佩戴國軍帽徽。

中共背叛軍隊國家化承諾

抗戰勝利後,美國支持國民黨政府統一中國,蔣先生無論如何不能容忍已經強大起來的中共擁兵自重,而中共,則顯露出背棄軍隊國家化的本相,公開恢復其軍隊的「黨軍」身份。於是,國共再次內戰。國軍抗戰八年,十分疲憊,這時再打內戰,其士氣明顯不如受「階級仇恨」鼓動的共軍。當時的國軍也有「黨軍」氣質,但在共軍面前,他們作為國軍而厭戰,作為「黨軍」,更是相形見絀。

不僅如此。中共在抗戰中的另一個變化,是對地主的政策,從沒收土地,到承認其土地所有權而要求其減租減息。應該說,沒收地主土地及消滅地主富農的激烈政策,致使國共第一次合作走向崩潰,而中共在抗戰中調整其政策,與它的接受軍隊國家化一樣,都是進步的表現。然而,對中共而言,這些只是權宜之計,形勢一旦變化,它就恢復其本色。出身農民的士兵受到激勵,為土地而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其土地很快就以農業合作化名義被交了出去。

抗戰勝利後,中共軍隊同國軍作戰,對那些曾在抗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國軍部隊痛下殺手。朝鮮戰爭打到鴨綠江邊,中共軍隊對聯合國軍發動突然襲擊。那些曾在二戰中擊敗德日法西斯的部隊,眼看就要取得統一朝鮮半島的勝利,只好在冰天雪地裡繼續廝殺,迫使中朝軍隊止步於金日成發動戰爭的地方。

解放軍實為「黨衛軍」

中共軍隊內戰表現出色,外戰則多不順利,而最可恥的是,它奉中共之命,大舉圍困北京,爾後殺入城中,悍然對民眾開槍,殘酷鎮壓八九民運。而如此揮舞屠刀捍衛中共的絕對權力,相應地,腐敗也深入它的骨髓,在黨政機構面前毫不遜色。

這樣的軍隊,其受閱部隊走得再整齊,也只是表現其「黨軍」氣質,而它的刺刀支撐著中共一黨專政,致使辛亥革命一百多年之後,憲政民主難以進展,實為共和國之恥。

國民黨那邊,則不一樣。它敗退臺灣以後,以它自己的方式實行土地改革,為臺灣發展奠定發展基礎。爾後軍隊也在民主化改革中轉向在政治上中立,不再成為政權更迭的障礙。

由此來看,如今中共念叨的所謂「戰後國際秩序」,顯然,它只是抓住它喜歡的內容,至於戰後國際秩序的實質內容,則在它的視野之外。

美軍佔領日本,推行民主改革,制定和平憲法,而作為對日本國情的讓步,保留了天皇。在歐洲,民主國家的德國佔領區組建為聯邦德國,蘇佔區之「民主德國」成為蘇聯帝國的僕從國,數十年後,兩德統一為一個民主國家。

與這種民主化發展形成對照的是,金日成在斯大林支持下發動戰爭,進攻韓國,試圖武力改變戰後格局卻慘遭失敗。毛澤東秉承斯大林旨意,把金家王朝從滅亡中拯救出來,以無數生命鮮血的代價,再回到戰前格局。數十年後,朝鮮與韓國各自的變化天差地別,全世界都看得清清楚楚,而中共至今站在金氏政權身後,看似毫無愧色,內心難免尷尬。

中共要震懾日本,要顯示軍力,要顯示權力,夢想得很不錯。但是,它對抗戰後國際秩序民主化大勢的基本姿態,終究難以掩飾。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管見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