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詩詞的雲意象 具備豐富的文化意蘊(組圖)

 2015-08-25 03:2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雲輕淡、不俗的模樣,具備多樣意象。(圖片來源:Pexels)

是古代詩歌常見的意象之一。如同自然界的雲,五彩斑斕,形態萬千,古代詩歌中的雲意象也具有豐富的意蘊與文化內涵。在很多膾炙人口的詠雲詩中,詩人的理想、品質、操守、氣節、感悟等都寄寓其中,從中可以感受到其心靈境界、審美境界和人生追求,使人受到啟迪和勉勵。

人們每每抬頭望天,悠悠白雲飄然而來,又飄然而去,輕盈、透明,一種雲卷雲舒的氣度會引起人無限的遐思。

由於雲輕、淡、隨風吹送、高舉脫俗,盈溢無限意象,常是人關注吟詠的對象。《詩經.齊風》裡便有:「英英白雲,露彼菅茅」;戰國屈原在《楚辭》中寫道:「青雲衣兮白霓裳」,以「青雲」為衣「白霓」為裳,寄寓詩人精神上的高潔。雲常與青山相伴出現於詩作中,元代張養浩生動地描述了雲山之美:「雲來山更佳,雲去山如畫,山因雲晦明,雲共山高下」。

白雲繚繞在山間,令人神往,綠水倒映著白雲,同樣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謝朓〈登江中孤嶼〉)。宋代姚鏞訪問友人時,竟然「相逢未暇論奇字,先向水邊看白雲」(〈訪中洲〉)

因此詩人也常以雲水對舉,烘托出一種行雲流水的意趣。古語云:「天降時雨,山川出雲。」可見,雲與雨也有著密切的關係。如唐代李白寫的:「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唐代王維寫的:「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雲以「從龍為霖」的濟世之義,被詩人賦予了儒家經世濟民之志和道家功成不居的精神,如清代張伯行在〈雲〉中寫道:「靈山藏雲根,鬱鬱生岩竇。直上九天表,須臾彌宇宙。乘時作霖雨,遂使嘉禾秀。膏澤遍蒼生,普世登仁壽。不自居其功,飄然復歸岫。」

雲形態萬千、瞬息萬變,亦常用於比喻變幻不定的世事和時光的流逝。如唐代崔顥在〈黃鶴樓〉中寫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寫出對歲月如流、時光不再的感嘆;唐代杜甫在〈登樓〉中寫的:「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寄寓著人世滄桑的感慨;宋代岳飛在〈滿江紅〉中寫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表現出其為國為民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

雲是詩人的精神家園,古詩中,「雲」往往與歸隱、修行等意象連結在一起,以雲象徵淡泊無爭,表現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象徵著無意功名利祿的隱逸精神。無論是田園屋舍的靜謐悠遠,還是蔥鬱山川的雲飛水動,皆神韻天然,一種自然清新之美、超世拔俗之境悠然鋪開,滌淨著人們的心塵。

晉代陶淵明筆下的田園之境,親切寧靜,無塵無染。讀了他的詩,人們便想起他的品德,「翼翼歸鳥,晨去於林;遠之八表,近憩雲岑」。詩人在〈歸鳥〉中,以歸鳥自喻,有時飛到極遙遠的地方,有時憩息在高入青雲的山峰;〈讀山海經〉的「靈鳳扶雲舞,神鸞調玉音」,則描繪出雲中世界的美妙;〈和郭主簿〉的「遙遙望白雲,懷古一何深」,則描繪詩人仰望天邊的一抹白雲,表明自己潔身自好,棄官歸田,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堅持安貧守道的素志,也把讀者的思緒引向了風俗淳美的古代社會。南朝陶弘景在山中修道時寫下:「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以飄逸的白雲委婉地謝絕了皇帝的出仕之邀。唐代僧皎然寫的:「逸民對雲效高致,禪子逢雲增道意」,使人們從雲的意象中,體會出清高曠遠的意境。


溪水,彷若白雲。(圖片來源:Pexels)

李白寫的:「靜坐觀眾妙,浩然媚幽獨。白雲南山來,就我簷下宿」,南山白雲對詩人像故交一般友好和親近,詩人與白雲似乎神交已久;他送別友人時寫道:「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寫出友人無論去到哪裡,處處都有高潔的白雲相伴,友人的隱士之風盡在不言之中。縹緲的白雲使人想起神仙或仙境。《莊子.逍遙游》即道:「藐姑射山,有神人居焉……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古代的遊仙訪道詩,常出現「白雲」、「五雲」、「彩雲」等意象。古人嚮往神仙世界,通過描寫永恆的仙境、仙人、仙物,勉勵世人踏上修道、向善之正途,例如宋代黃庭堅描寫「桃源仙境」的《水調歌頭.遊覽》:「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花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

「白雲」之仙家意象,則使白雲出現超然、哲理的意味。古人勤讀詩書,修身養性,在傳統道家、佛家思想影響下,充滿對神佛的正信。

唐代王維潛心修道,其詩有一種空明澄淨、清幽絕俗的美,「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之禪境,「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之佳境……寧靜中蘊涵生機,達到「神與物游」的境界。

李白遊遍名山大川,求仙訪道,昊天、白雲等都成為其詩歌中理想空間的廣闊背景,如他在〈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寫道:「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彷彿遠遠望見神仙在彩雲裡,手拿著蓮花飛向玉京。

他在〈下途歸石門舊居〉中寫道:「余嘗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遊仙山。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俯仰人間易凋朽,鐘峰五雲在軒牖」。在他看來,紛擾的人間世事,只如過眼煙雲,轉瞬即逝,規勸世人要超脫名利,不為物慾所牽累,及時修煉,追求美好的永恆之境。古人用雲寄託了對理想境界的嚮往,因此古詩中的雲意象既是具象又是理念,清代錢竹初寫道:「海上秋風江上莼,塵顏久已悵迷津」、「勞生那復計年華,歸識吾生本有涯……他日並登皇甫《傳》,始知真契在煙霞。」人們在塵世中,深切盼望獲得指點迷津。其實,返本歸真才是做人的真諦,關注天地永恆的大道,追隨宇宙真理,達到生命的永生、永純和永恆,這才是人明智而永遠不悔的選擇。

責任編輯: 予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