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點」初時意謂「敲亂鐘」,原來舊時的時鐘,每逢一小時便報時一次,例如下午四時,鐘擺便會敲響四下,五點敲五下,至多是十二點,也不過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響,難道有十三點?當然是出了問題,正如俗語所講癲癲地! 所以,"十三點"就是代表人的性格"癲癲地"
「二百五」這個詞出自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
相傳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一位名叫蘇秦的說客,身佩六國相印,是幾朝元老,雖然威風,卻也結下了眾多仇人,後來終於在齊國被殺。齊王得知蘇秦被害後十分震怒,下決心要捉拿凶手,為蘇秦報仇,但經多方偵捕都沒有結果。於是,他想了一條計策,讓人把蘇秦的頭從屍體上割下來,懸掛在城門上,旁邊貼著一道榜文說:「蘇秦是個內奸,殺了他是為齊國除了大害,當賞黃金千兩,望來領賞。」榜文一上牆,就有4個人前來,聲稱是自己殺了蘇秦,請求賜賞。齊王說:「你們可不許冒充呀!」這4個人一口咬定是自己幹的。齊王問:「你們4位是真正的‘勇士’啊!1000兩黃金,你們4個人各分得多少?」4人齊聲回答:「一人二百五。」齊王拍案大怒道:「來人,把這4個‘二百五’推出去斬了!」 後來「二百五」便成了傻帽的同義詞。
責任編輯: 秀琪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