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愛說「眼見為實」,可是由於人的肉眼的侷限,人能看到的大部分物體都是在毫米以上數量級的。再小的微觀世界,對人就是謎了。
藉助顯微鏡,人們會發現很多不可思議的事。請看在顯微鏡下把人的手上一點放大,從一倍到十的十六次方倍,我們會看到什麼?
1米
1米(網路圖片)
1分米
1分米(網路圖片)
一米的十分之一,也叫分米,我們手所能把握的尺度。相信人類所接觸的大部分物體都是在這樣一個數量級的。看看你的周圍,鍵盤、滑鼠、手機、杯子、碗……
1厘米
1厘米(網路圖片)
這是他手上的皺紋細部。興許你放大了還沒他細皮嫩肉呢。做好準備,我們即將進入另一個陌生的領域——微觀世界。
1毫米
1毫米(網路圖片)
手上的毛孔。可是,汗毛呢?
100微米
100微米(網路圖片)
再放大十倍,依稀可見皮膚的組織結構。
10微米
10微米(網路圖片)
一個細胞的數量級就是10微米,當然這只是一般來說。
1微米
1微米(網路圖片)
疑似生物課上學過的細胞核膜,細部。
0.1微米
0.1微米(網路圖片)
嘿!一看這麼高度螺旋的結構就知道是染色體了。底下的洋文說:但凡人類的細胞,裡面都會有23對染色體(46條)。
100埃
100埃(網路圖片)
埃是一種長度單位,指10的-10次方米。用字母「A」頂上加個小圓圈來表示。100埃的數量級就能度量某些有機大分子的物質了。
看到這個規則的等距雙螺旋結構,我想你一定能夠脫口而出了。沒錯,這種物質就叫做脫氧核糖核酸,也就是常說的DNA。分子結構清晰可見。
1納米
1納米(網路圖片)
我們管10的-9次方米叫一納米。現在為材料科學炒得火熱的納米技術就是說很多物質精細到納米級後將表現出很多在常規數量級上所表現不出的性質來。在納米這樣的數量級下,我們連原子都可以數清了。因此,納米級又叫原子級。
上圖是組成DNA分子的原子們,它們以共價鍵和氫鍵彼此結合成龐大的有機分子。生命就在這種複雜的結合中得以體現。
1埃
1埃(網路圖片)
上過中學的就都應該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上圖中所表示的是密佈的電子雲,我們能看到原子核外圍的電子雲比較濃。
所謂電子雲,其實並不是說一個原子擁有無數個電子,像雲霧般的瀰漫四圍。每個原子擁有的電子數都是固定的,有數的,具體依元素種類而定。這些電子行蹤飄忽不定,在原子核外部亂竄。
就把這些電子「團團轉」的特點用電子雲來形容了。離核近的地方出現的機率大些,雲就密;離核遠的地方出現的機率小些,雲就稀。
10皮米
10皮米(網路圖片)
原子核外圍的濃密電子雲。彷彿到了浩瀚無邊的宇宙。這樣來看每個原子都像是個小宇宙,我們的世界就這樣的週而復始著……
1皮米
1皮米(網路圖片)
穿過最濃的電子雲,發現更近核的地方反倒清淨。原來離得遠了要吸引,離得近了也會排斥呢,保持一個最佳的距離才好。
什麼?你說電子陰性,原子核陽性,異性相吸,應該越近核越密才對?真要那樣越近越吸,越吸越近,電子還不都撞到核上去,最後誰也動彈不得!
可是為什麼不是這樣呢?
上圖框中的白點就是原子核。
0.1皮米
0.1皮米(網路圖片)
走近點,這就是傳說中的原子核了。10的-12次方米叫做一皮米。在0.1皮米的數量級下看原子核就可以看出很多個球球來,它們是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
10飛米
10飛米(網路圖片)
原子核的特寫。
1飛米(10的-15次方米)
1飛米(網路圖片)
質子(也可能是中子)的細部,亂七八糟一大片。未知的結構,未知的領域,那裡屬於上帝。
0.1飛米
0.1飛米(網路圖片)
一旦我們進入下一個層次,我們將會看到什麼,我們又將會知道什麼?……
看完以上圖片,你是否感到震撼?我絕對相信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
那幾幅拍到原子核和電子雲的照片,你把它說成是宇宙星系的照片,我一點不會懷疑。可這就是真實的人體結構。
人的肉眼咋就只能看到如此方寸呢?看不見就不相信的觀念得變一變了!
責任編輯: 陳鋼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