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發瘋似的救市為哪般?(圖)
【看中國2015年07月11日訊】專業財經部落格──<外匯是穩定投資的天堂>——外匯經濟分析師Joe於最近期的一篇名為」201507中國經濟現況」的文章中,整理分析了中國的經濟現況,認為「李克強指數(Li keqiang Index)」三項指標中的中國「全國用電量」和「鐵路貨運量」整體逐漸下滑,即不難看出製造業降溫的現象,由此說明中國股市下跌事出必有因。
過去數十年,世界工廠的核心引擎可歸功於中國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築業等。2008年遭遇全球金融風暴,中國連帶受到影響。雖然很快在2010年恢復了成長力道,但這股成長力道卻慢慢降溫了,伴隨著勞動力老化、勞工意識抬頭、薪資成本上升,中國製造業外流現象越來越明顯,製造業這具引擎也在降溫之中。
中國近年來「積極」朝非製造業發展,以擴大內需,希望這是未來拉抬GDP的「經濟引擎」。不過2012年以來,這架引擎顯然不太有力,這也是中國官方為了拉抬中國股市的原因之一,因為一般而言,股市成長確實可以帶來民間消費的遞增效應。2009∼2010年,中國股市先成長,隨後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成長隨後就到;當股市成長力道不在,民間消費品成長力又降溫了。2014年下半年,中國官方又企圖複製相同手法,從降息、降准、凍結放空帳戶,到民眾養老金進場、社會保險基金進場等政策宣布,把上證指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拉抬超過100%。不過,在沒有實體經濟成長的支持下,民間消費品的成長力道顯然不如預期,而且2015年4月過後,中國股市受到政策干預而出現了劇烈震盪走勢。這種股市上漲極度不穩定的現象,對實質消費力的拉抬反而會造成負面影響,沒有穩定的財富增加,民眾不太願意持續的放手消費。這並不是理想的擴大內需模式,反而是豪賭一把的作風。
2014年,當中國官方正苦惱如何在人口負債結構下,拉抬內需消費市場的同時,恰逢國際油價下跌,這對中國來說無疑是天賜良機,接二連三的寬鬆貨幣陸續推出。他們認為,既然歐美日的寬鬆貨幣政策都能產生效果,那中國應該也可以,而且2008年金融海嘯後也推出四萬億元人民幣投資的救市計畫,不如再試一次試試看,反正通貨膨脹率正處於低檔。2014年7月國際油價開始暴跌,中國經歷了一段低通貨膨脹指數時期,通貨膨脹率降到1.6%以下。很快,2015年7月來臨了,過去一年的低通貨膨脹,將變成未來一年的低基期,考量時間遞延,這意味著2015年9月以後,中國的通貨膨脹就會回到2%以上的升溫時期,如果加上最近一年來同時出現的寬鬆貨幣釋出的物價成長壓力,那麼中國官方的寬鬆貨幣政策,執行到2015年第三季就會是終止時刻,再玩下去可能內需消費沒擴大成長,反而會先帶來惡性通貨膨脹。
中國股市最近一年的飆漲,成了全球股市的最大「亮點」,吸引中國民眾與游離資金加入並投資股市,而此次股災導致受傷最重的正是這些散戶游資。投資理想的證券市場,必須要建立在基礎經濟實質成長架構上,中國政府企圖在總體經濟基本面成長不佳的前提下,透過一系列的寬鬆貨幣政策和拉抬股市手段,包括21家證券公司出資至少1200億元人民幣買進中國股市藍籌股ETF、平倉線的資產進行無限制全額收購、中國人民銀行無限額貸款給平準基金、IPO發行被暫停、公司大股東增加持有自家公司股票、大盤4500點以下自營商禁止賣股等多項人造政策,結果反而會造成股市劇烈波動。
2008年金融海嘯,或者2012∼2014年的上證2000點時期,中國官方也沒有以如此強硬的態度來干預股市,但官方對2015年股市的修正,控管、市場干預態度非常果決,令人疑竇頓生:難道中共高層體制內部的權鬥,正通過近期股市裡多空雙方的白熱化鏖戰走向前臺?市場上出現的諸多詭異、疑惑與不解現象,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最終水落石出、大白於天下?那就讓我們作壁上觀、拭目以待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