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華藝術瑰寶——唐三彩(組圖)

 2015-06-02 11: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有一種盛行於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群芳爭艷,唐三彩就是這一時期產生的一種彩陶工藝品,它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唐三彩的生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焙燒,便形成淺黃、赭黃、淺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多種色彩,但多以黃、褐、綠三色為主。唐三彩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首先要將開採來的礦土經過挑選、舂搗、淘洗、沉澱、晾乾後,用模具作成胎入窯燒制。唐三彩的燒制採用的是二次燒成法。從原料上來看,它的胎體是用白色的粘土製成,在窯內經過1000-1100攝氏度的素燒,將焙燒過的素胎經過冷卻,再施以配製好的各種釉料入窯釉燒,其燒成溫度為850-950攝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種氧化金屬為呈色劑,經煅燒後呈現出各種色彩。釉燒出來以後,有的人物需要再開臉,所謂的開臉就是人物的頭部仿古產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經過畫眉、點唇、畫頭髮。這麼一個過程,然後這一件唐三彩的產品就算完成了。

出土唐三彩--馬

唐三彩經過藝人們的精心製作,呈現出了各種深淺不同的色彩,產生了一種斑斕富麗的藝術效果。在色彩的相互輝映中,顯出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唐三彩用於隨葬,做為明器,因為它的胎質鬆脆,防水性能差,實用性遠不如當時已經出現的青瓷和白瓷。由於在製作過程中釉質的自然下流,燒制好的唐三彩會產生許多複雜奇妙的變化,因此,沒有任何兩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樣的。

唐三彩器物形體圓潤、飽滿,與唐代藝術的豐滿、健美、闊碩的特徵是一致的。唐三彩的藝術造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貌和時代特徵。強壯有力、神態瀟灑的武士俑、天王俑和肥壯豐滿的馬、駱駝等,充分表現了唐初國力的強盛;從臉部稍胖、體態豐滿的女俑,可以看出唐朝人是以胖為美的……它的種類繁多,主要有人物、動物和日常生活用具。三彩人物和動物的比例適度,形態自然,線條流暢,生動活潑。人物有文臣、武將、貴婦、男僮、女僕、藝人、胡人等。平台上左右各坐胡樂俑二人,而且是背對背而坐,正在吹打樂器,有一俑站在中央,翩翩起舞。這三個樂俑個個深目高鼻,絡腮鬍鬚,身穿綠色翻領長衣,白色氈靴,只有前面一人穿黃色通肩大衣。

出土唐三彩--女俑

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發達,怒目圓睜,劍拔弩張;女俑則高髻廣袖,亭亭立玉,悠然嫻雅,十分豐滿。常見的出士唐三彩動物有三彩馬、駱駝、仕女、龍頭杯、樂伎俑、枕頭等。尤其是三彩駱駝,背載絲綢或馱樂隊,仰首嘶鳴,那赤髯碧眼的牽駝俑,身穿窄袖衫,頭戴翻檐帽,再現了中亞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回憶起當年駱駝叮噹漫步在「絲綢之路」上的情景。在唐右衛大將軍墓中出土了一件駱駝載樂俑。這匹駱駝昂首佇立,通體棕黃色,從頭頂到頸部,由下頷到腹間以及兩前肢上部都有下垂長毛,柔麗漂亮。駝背上架有平臺並鋪有毛毯。唐馬的造型特點,它是以靜為主,但是靜中帶動,你們看到這是一匹靜立的馬。但是它通過馬的眼部的刻畫,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圓睜的,然後馬的耳朵是貼著的,它好像在靜聽或者聽到有什麼動靜一樣,它通過這樣的細部刻畫來顯示出來唐馬的內在精神和內在的韻律。這件高大的駝載樂舞俑精美絕倫,令人讚嘆!器物有盛器、文房用具、室內用具等。古時,唐三彩很少用作日用品和陳設品,大部分用作隨葬品,主要出產、流行於中國的中原地區,供這一帶的大小官僚們使用。

唐三彩的生產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堆貼、刻劃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礦有力,在陶坯上塗上的彩釉,在烘製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自然垂流,相互滲化,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是一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品。

唐三彩的起源

追溯唐三彩的淵源,最早可及於中國寶雞茹家莊的琉璃珠,琉璃管等物,嚴格來說這兩種琉璃製品與唐三彩尚為風馬牛不相及之事,但從經驗的傳承上,它已奠下基礎。漢代以後綠釉陶器盛行,鉛釉的燒制技術已然成熟,彩釉的發展到了新的高峰。北朝年間,更把彩釉由單色發展成變色或三色,加在黃,白釉上施綠彩,或同時將黃,綠,褐釉綜合運用。

入唐以後,國運昌盛,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四夷競相款獻,統治階級生前過著驕奢逸淫的享樂生活,死後厚葬威風。為適應厚葬需要的唐三彩,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蓬勃起來,種類之多,誠然前所未有,諸如文待武將,歌舞樂人,馬牛駱駝,瓶罐碗盤,都象徵性的陪葬入墓。

從洛陽和西安的墓葬遺址出土物分析,初唐的唐三彩以黃和褐色釉為大宗,間或以白,綠釉彩,焦點在素胎的印花上,是釉草率,釉色暗,釉層厚實,琉釉與脫釉現象普遍,顯見製作技法仍較粗劣。進入盛唐以後,三彩俑的生產取代了三彩器皿,黃,綠,白,藍,黑彩相繼出現,油光晶亮,賦彩自然,堆貼與控塑的手法,更把裝飾能容往前推進了一大步,這是唐三彩的全盛時期。中晚唐的安史之亂,潘真割據,為唐三彩的發展劃上一個致命的休止符,只有南方揚州遺址仍見少量遺物。

唐三彩的歷史

唐三彩從唐初開始製作,其間經歷了初創走向成熟時期、高峰時期和衰退時期三個歷史階段,這三個階段與通常劃分的唐代三個重要歷史時期即初唐、盛唐、晚唐大致相同。公元7世紀初到8世紀即武德年間至武則天執政以前,是唐三彩在唐代漫長燒造過程中的初創時期。其在量製作的多為單一色釉而不是色彩斑斕的三彩陶器,品種較為單一。這個時期的產品以陝西禮泉縣唐太宗時代的名將張士貴墓出土的釉陶器和鄭仁泰墓出土的彩繪釉陶器為代表。但這兩墓出土的陶器還不能算是典型的唐三彩陶器,當然,這時期唐三彩肯定已經開始燒造了。第二階段為武則天上臺到唐玄宗統治時期,即公元8世紀初到8世紀中葉,這一階段包括了開元天寶和整個盛唐時代。隨著唐朝國力的強盛,唐三彩陶器也隨之進入鼎盛時期。因為經濟的發展,厚葬之風隨之滋漫,無論皇親國戚、文武大臣還是平民百姓,都有唐三彩陪葬。現今所見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於這一時期,其燒制數量之多,質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燒造的最高水平。公元8世紀中葉到10世紀初,「安史之亂」的出現導致了唐王朝政權的動搖,政治經濟嚴重衰退,唐三彩的製作也隨之進入了衰退期,典章制度和厚葬之風一去不復返。唐三彩的燒造已成了強弓之末,隨著唐政權的減亡,唐三彩也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唐三彩的產地西安、洛陽、揚州是陸上和海上絲綢古道的聯接點。在古絲綢之路上,唐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駱駝。可以想見,在沙漠中,人和駱駝艱難跋涉,相依為命,所以人和駱駝有一種親密感。它那高大的形態和堅毅負重的神情,似乎還帶著絲綢古道的萬里風塵。

洛陽唐三彩

洛陽位於中國中部的河南省,歷史上曾為唐王朝的「東都」。迄今為止出土的唐三彩精品多出土於洛陽地區,又因洛陽出產的仿唐三彩器物精美逼真,所以人們又多稱其為"洛陽唐三彩"。

洛陽唐三彩

唐三彩的複製和仿製,在洛陽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洛陽美術陶瓷廠,並設立專門機構研究唐三彩的製作工藝,使「洛陽唐三彩」的工藝技巧和藝術水平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目前,「洛陽唐三彩」仍然是中國的傳統出口商品,遠銷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輸出國外,深受異國人民的喜愛。這種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斕釉彩,鮮麗明亮的光澤,優美精湛的造型著稱於世,唐三彩是我國古代陶器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