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鳴】42萬億投資,是餡餅還是陷阱?(圖)

【看中國2015年05月07日訊】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據瞭解,《規劃》除明確區域整體定位及三省市定位以外,還將確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近期、中期、遠期目標。既有頂層設計綱要,也有實施方案細則和路線圖。據財政部測算,京津冀一體化未來6年需要投入42萬億元。


42萬億的巨額投資,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網路圖片)

42萬億可不是一個小數字,錢從哪裡來?又投向何方?未來將產生什麼後果?如此龐大的投資盛宴,誰唱主角?誰獲暴利?上一輪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畫催生了一系列不堪一擊的政績工程,也助長了全國各地瘋狂的腐敗,留下了一大堆理不清還不清的債務。包括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全球最大的室內滑雪場,全球最高最多的摩天大樓,以及世界上收費里程最長的高速公路。

京津冀地區面積21.6萬平方公里,人口1.1億人,佔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總面積的2.3%,佔13.7億總人口的8%。42萬億意味著每年7萬億的投資!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5.3%。鑒於固定資產投資在過去十年內始終維持在GDP增速的兩倍左右,今後五年GDP增速預計是6.5%左右,按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3%來計算,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57.6萬億元,7萬億投資將佔總投資的12.2%。

2008年的四萬億刺激計畫是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出錢,京津冀協同發展42萬億投資不可能還是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出錢,因為連續多年的無節制投資,地方政府早己負債纍纍,儘管藉助房地產炒高地價,讓地方政府不勞而獲,但隨著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上升,實體經濟乃至服務業遭受重創。即使是財力豐厚的北京,也不可能籌措如此之多的錢來用於新一輪投資。

過去十多年來,地方政府從銀行、債市和影子貸款機構借了數量龐大的債務,用於回報不多或收益不佳的重大項目或形象工程。據相關項目審計的國際會計事務所坦承,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貸款無法收回。那就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銀行和各級政府會留下巨大的債務窟窿,誰來填補這個窟窿?中央財政是否願意為之買單?

中國國家發改委一傷研究報告指出,2009年-2013年政府的無效投資造成6.8萬億美元的浪費。從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2009至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從22.46萬億元增加到44.71萬億元,5年累計固定投資161萬億元,但有42萬億被浪費掉了。也就是說,在這5年的時間裏,平均有26.1%的固定資產投資被浪費掉了!報告指出,近5年來,閑置樓房林立的「鬼城」、被遺棄的高速公路和已經關閉的煉鋼工廠等遍佈全國各地,而這些政府刺激政策和過度施工建設的惡果,正是42萬億元的投資如泥牛入海的體現。即大量的投資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財富蒸發了!

2014年底,國務院頒發了《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性債務的管理意見》(即43號文件),文件中除了規範地方債的發放等規則以外,還把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債務切割,即中央政府不對地方債務兜底,中央試圖避免當地方債償還爆發危機時,逼迫中央政府對債務兜底從而把地方債務轉化為中央政府債務的可能性。這樣一來地方政府之前對中央政府的依賴也失去了。現在商業銀行正為債務問題焦頭亂額,再為42萬億背書無異於再來一次自殺。

42萬億投資,最終可能會盯上民間資金,特別是通過搞活資本市場,向亢奮中的股民融資。中國股市自創立以來,就肩負著為政府融資的「重要使命」,一旦股市融資成功,財政再出一點,商業銀行再貸一點,42萬億投資就有了。

2008年推出的經濟刺激,伴隨著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2009年M2同比增長27%。42萬億的投資盛宴,勢必會有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配合,儘管中央一再重申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但為了超大規模的投資盛宴,調整貨幣政策完全有可能。過去只要經濟下滑,政府就開動機器大印鈔票,降准降息貨幣寬鬆一攬子計畫所產生的後遺症很多年都無法治癒。

42萬億投資投向哪裡?新聞報導說,主要是京津冀基礎設施建設,也就是交通、給排水、電力、通訊、供暖、供煤氣或天然氣,及土地平整,俗稱的七通一平,尤以交通優先,鐵路、公路、港口優先投資。每年7萬億的投資,意味著在京津冀地區這塊面積僅有全國2.3%的國土上,將投入全國10%以上的固定資產,其他地方只好流口水了。

經濟失衡是過去數十年來的發展常態,無論是搞特區,還是建開發區,各路資本都湧向了東南沿海地區,導致東西部發展不平衡,也導致人口不斷向東南沿海城市湧入,打造了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為代表的特大城市。京津冀一體化規劃出臺,將進一步刺激資本向特大城市集中,進一步拉大東西部發展差距,使北京城裡的千萬北漂更沒有意願再回到故鄉。

空頭大師查諾斯警告,中國用投資支撐的發展無疑將面臨困境,查諾斯並不理會中國的GDP增長。他認為:「經濟活動不等於創造財富。你如果蓋一座橋,然後這座橋每隔5年就要塌一次或拆一次,於是你每過五年就要蓋同一座橋,這能轉化成為很多很多GDP增長數字,但顯然不會增加國民的福祉。」

靠貨幣注水的GDP對中國經濟乃至國人來說,現在僅僅體現在貨幣貶值和房價上漲等方面,而對資源的掠奪、對環境的破壞、對貪腐的縱容、對公平的踐踏、對弱者的蔑視、對野蠻的讚美,犧牲的不僅是我們這一代人,還有子孫後代的福祉。頻頻曝光的大案要案也告訴人們,權貴轉移到境外的資金已經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力,無論大官小官大富小富在拚命掏空中國的同時,都在紛紛向境外轉移資金轉移財產。

世界上,並非只有中國在政府主導的投資上毫無節制,上世紀30年代的德國、50和60年代的前蘇聯、60和70年代的巴西、80年代的日本,都曾出現過靠大規模的政府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的「奇蹟」,但最終,這些國家都陷入了債務危機和經濟衰退之中。如今42萬億的操刀者,或許高估了這場投資盛宴的美好預期,也忽略了全民要為之付出的慘重代價。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蔡慎坤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