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4月25日訊】4月20日,滬深兩市成交金額合計已達到1.8萬億。其中,滬市成交1.1476萬億,流通市值達到29.4萬億。由於上交所沒有預見到單日萬億成交來得這麼快,以至交易系統出現「爆表」——數據溢出。
交易所失算,「老兵」謹慎看多
成立於1990年的上交所已經是24歲的「成年人」,本不該在全體地球人面前「出醜」。
2013年,滬深兩市日均交易額合計只有2000億,1萬億似乎遙不可及。2014年11月28日,兩市交易額合計首次突破7000億(其中滬市4020億),這已經是史上最高的成交記錄了。不料僅僅四個交易日後的12月5日,兩市成交額歷史性地站上1萬億。儘管成交額的增長迅猛至斯,上交所還是沒能預見到單日成交量這麼快就達到萬億級別,市場之任性可見一斑。
有三句話一直適用於A股。第一句是:行情總是在絕望中產生,在猶豫中上漲,在瘋狂中死亡;第二句不僅僅適用於股市: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第三句所指不僅是中國資本場:Market has no memory。
淫浸多年的老股民和財經媒體人,多半採取謹慎看多、小心做多的態度。有人把多年前的舊稿拿出來稍加改動、換個日期就發表了出來。有人乾脆把8年前的舊稿直接貼出來。
政策市的輪迴
1990年12月19日,時任上海市長的朱鎔基,敲響了上交所開業的第一聲鑼(當年可供交易的股票僅有8只,俗稱「老八股」)。
中國股市從一開始就帶有鮮明的政策烙印。開設交易所最初的目的是幫國企脫困,後來陸續加進促進新經濟發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等目標。符合政策導向者上,不符合者拒。比如要打壓房地產,開發商上市融資或任何形式的再融資統統不批。不僅如此,有關部門會在對股市點位高低、有無泡沫,居民存款是否「搬家」進行評估後,決定鼓勵還是打壓股民的投資熱情。特別是在打壓中,「組合拳」、「十二道金牌」、「半夜雞叫」、「人民日報社論」,無所不用其極,不把指數打下去誓不罷休。
久而久之,投資者對政策干預形成強烈的預期乃至依賴。股市過熱時,人人預見到政策會來降溫,監管部門動作慢了或者效果不明顯,呼籲政策干預之聲四起。交易清淡時則坐等利好,認為把資本市場搞活是政府的本分。
經濟發展總是有週期的,資本市場自然會隨之波動。靠政府扶持或打壓,由於政策效果的滯後,資本市場波動的幅度會被人為放大。近25年來,A股市場經歷了三次輪迴。若以上證指數為標誌,就是105-1559-326,326-2245-998和998-6124-1665。前兩個輪迴關乎股市的生死存廢,而規模最大、牽動億萬家庭的是第三次。
GDP增幅預計超過11%、奧運臨近、「全流通」為市場提供了適量籌碼,多重因素使2007年的股市成為瘋牛,政策鐵拳頻頻揮出。2006、2007兩年間,央行7次打出加息並同時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組合拳」。2007年5月30日凌晨,財政部將股票交易印花稅從千分之一上調至千分之三,史稱「半夜雞叫」。重重打壓之下,上證指數終於在2007年10月沖高到6124點後開始回落。為了把過剩的流動性「關進籠子」,2008年後,央行又先後18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
在被壓抑的5年間,上證指數徘徊在2000點一線。直到2014年11月起,央行2次降息、降准,上證指數從2200點回升到目前的4300點一線。在老股民看來,A股正處於第四個輪迴(從1665點開始)的上升階段,高點是多少點還不好說。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跌下來時又會套牢無數股民,足以讓他們灰心到忘記賬戶密碼。
此一時,彼一時
老股民雖然理性,但如果沒有察覺「第四輪迴」與前三個的區別,還是會陷入盲目樂觀的誤區。
首先,IPO及全流通使A股流通市值膨脹的速度遠遠超過居民儲蓄存款增速。眾所周知,A股的興旺與全民炒股、儲蓄搬家猶如一張紙的兩個面,是分不開的。上證指數為1665點時,A股流通市值約為3.8萬億,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約為21萬億。今年4月20日,滬深兩市流通市值分別為29.4萬億和6.3萬億,合計為35.7萬億。六年間流通市值增長了8.4倍,儲蓄存款只增加了1.4倍。1664點時流通市值為居民儲蓄餘額的18%,如今流通市值佔到居民儲蓄(約為49.9萬億)的71.5%。還有多少儲蓄可以搬家?政府已著手振興房地產市場,相當一部分存款會變成「磚頭瓦塊兒」,可以流入股市的資金又得少幾萬億。
所以,「30萬億資金分三波入市」純屬欺人之談!
其次,此輪股市暴漲被稱為「槓桿牛市」,已達3萬億的融資融券只是冰山一角。民間借錢炒股、新興的網際網路P2P配資暗流湧動,規模或已超過「兩融」。2007年月薪5000元的白領,每月從工資中擠出1000元炒股。今天,沒有見識過資本市場凶險的新股民,嘗到些甜頭就敢拿2萬到P2P平臺配資8萬!槓桿牛市的死穴就是抗風險能力低。用自己的錢炒,被套時可以「放著」。用借來的錢炒,可能會被迫平倉止損。上次從6124點開跌,市場曾有三、四次企穩,如果槓桿率像今天這樣高,恐怕會跌得更慘。
最後,2007年股市暴漲是因為「信心爆棚」,此次則相反。許多民間資本對實體經濟缺乏信心,才轉而投入股市。
如何擺脫此次輪迴?
25年來,股民真心沒什麼長進,從50後到90後都是只認概念不看業績,增發意識不到自己被稀釋、「10送10」以為揀到天大的便宜……所以全通教育、朗瑪信息們仍然大行其道。好在監管部門對「政策市」弊病的認識越來越深刻,試錯的次數也已經夠多,而且有成熟資本市場的經驗可以借鑒。此番A股能否擺脫政策市的輪迴,避免接下來非理性的暴漲和慘烈的大跌,只有看監管部門的做為了。
監管部門的總體思想,首先是IPO提速。2014年6月重啟IPO後,有77家新股發行上市。2015年預計將有200家企業IPO。批量發行新股可謂一舉三得。一是讓資本市場更好地完成為實體經濟輸血的「本職任務」;二是增加新股供給,平抑價格;三是提高直接融資佔比,優化融資結構,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其次,加快推進股票發行由審核制走向註冊制並取消對財務狀況及持續盈利的要求。本質上講,就是讓市場而不是由官員判斷某家企業是不是可以上市交易。此前BAT為代表的優秀IT企業遠赴海外上市,樂視、網宿、暴風稱霸科技板塊的現象會逐步得到緩解。
最後是進一步加強做空力量,包括允許機構投資者借股做空,並將可以做空的股票數量擴大至1100只。多頭的敵人應當是空頭,而不是政府。如果投資者認為股價過高,可以借股做空,而不必等著政策把股價打下來再買入。
市場能解決的讓市場解決,解決不了的還得監管部門出手,目前最重要的是去槓桿化。2015年4月16日,證監會禁止券商做兩融業務開展場外配資、傘形信託,為的就是降低槓桿風險。效果如何?讓我們靜觀其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