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專欄】把通脹進行到底……(上)
【看中國2015年03月23日訊】圈裡有兩個朋友,都是上世紀90年代開工廠,2015年春節前夕先後關門。 其中一家2012年逐步虧損,2013年大虧,2014年苦苦堅持到年底,最終還是選擇關門。這三年的持久戰裡,先後賣掉早年購入的3套房子投入工廠維繫生產,關門後,全部資產剩一套房和兩部舊車,以及賣廠所得的少量資金,辛辛苦苦18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另一家在2008年經濟危機裡損失80%的優質外企客戶後,轉戰內資市場,在微薄盈利中堅守,2014年和一家大型國企談項目合作,咬牙投入300多萬改造車間更新設備,一切準備就緒,被突然告知合作終止,望眼欲穿的訂單轉瞬變成一場遊戲一場夢。雪上加霜的是,一個客戶此時跑路,300多萬貨款又打水漂,驚怒之下心力交瘁,遣散數百員工,關門了之。
這兩家工廠基本可以代表當下中國實體經濟的狀況,也代表實體經濟對中國的影響。真相是,在實體經濟堅持的過程中,中國通脹被壓低。隨著實體大量倒閉,中國通脹將加劇,物資緊缺和貨幣氾濫共同作用,然後進入惡性通脹階段。
從實體經濟觀察和分析整個中國經濟,可以透視很多謊言,其中通貨收縮是經濟宣傳的最大謊言。例如,中外財經媒體都強調,中國正在面臨經濟下滑、通貨收縮,為了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必須實施貨幣寬鬆,用印鈔防止通縮。提到通縮時,財經媒體往往引用中國統計局的數據,說明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處於低位。民眾看到統計局CPI的數據以及財經媒體的文章,跟著認為中國可能面臨通縮。當然,只有以通縮的謊言為基礎,才能得出「合理」的貨幣寬鬆結論,以此支持中國體制經濟的運轉。
經濟的基礎是實體經濟,實體為整個社會提供各類生活產品。產品包括兩方面,一是物質產品供應,二是服務產品供應。在過去幾年,服務產品的供應價格一直在上漲,反映出真實的通脹水平。例如,雖然很多超市的產品價格漲幅較小,網購食品的價格甚至下降,但路邊小店的饅頭包子麵條都在不斷漲價。月嫂和保姆的工資也在快速上漲,她們的工資體現真實的勞動成本,也反映社會通脹水平。不過,由於中國工廠眾多,競爭激烈,導致物質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價格上漲幅度較小。統計局大多針對物質產品價格採樣,編製消費者物價指數,給人們造成低物價的印象。在這個印象基礎上,媒體再強調經濟下滑,物價將下行,誤導民眾認為未來將通縮。
但實際上,隨著實體經濟走向末日,中國不僅不會發生通縮,甚至不是溫和通脹,而是惡性通脹。實體工廠大規模倒閉,社會上產品越來越少,多種生活日用消耗品將越來越短缺;人民幣繼續發行,即使按照相對保守的經濟政策,中國每年至少印鈔十幾萬億人民幣;各種苛捐雜稅也在繼續增加,這些因素疊加到已經短缺的產品價格上,只會造成通脹加劇。
在物資短缺、人民幣越來越氾濫、苛捐雜稅的共同作用下,惡性通脹將逐漸蔓延。印鈔主要分配給體制核心利益集團,苛捐雜稅是為了整個體制利益,經濟下滑則主要由民眾承受。隨著經濟形勢惡化,大部分民眾收入難以提升甚至下滑,人們陷入相對更加貧困狀態。
在過去幾年,實體經濟越來越艱難,每年的形勢都在快速惡化。大多數生產企業從利潤豐厚,到有盈利,再到微利,最後虧損。實體經濟一直是基礎通脹的承受者。對於實體企業來說,通脹一直沒有停止,錢越來越不值錢。
在生產企業,各方面價格一直在上漲。人工費用上漲的速度最快,每年都在增長,政府還一再上調最低工資。人工費用包括工人工資和社保,除了工資上漲,社保繳納也越來越多,水電油氣和交通費用等基礎費用也在持續上漲,租用的廠房辦公室租金也在快速上漲,各種稅費也越來越多,包括提前徵稅、徵收過頭稅,各種名目的罰款也急劇增加,所有這些都慢慢成為企業不能承受之重。
而在統計局的數據中,只去記錄少數降價的產品價格,而忽略人工上漲、各種基礎上漲、服務上漲、租金上漲、稅費罰款上漲,然後說生產者指數(PPI)下跌。
實體經濟是控制社會通脹的主力,並且擔負著控制通脹的代價。在中國,實體企業競爭激烈,即使各種成本上漲,也不敢隨意對給產品漲價。在白熱化價格競爭中,企業利潤越來越低,直至虧損。到這時候,不少企業主還心存幻想,自掏腰包,留住員工,維持生產,保證不散攤子。就在企業主竭力維持生產、低價競爭、自身還虧損的過程中,整體壓低產品價格,有效控制了通脹。
但是,在通脹的壓力下,企業虧損日益嚴重。為了降低虧損,企業通過降低採購品質、減少生產工序的方式,壓縮成本,以此維持低價。當消費者購買便宜貨,享受低通脹時,往往不會意識到,自己購買的產品價格低是由生產企業補貼和降低品質兩方面原因造成的。
隨著實體企業無法承受通脹,消費者購買低價產品,產品不可能保持正常品質。例如,當牛肉銷售成本一斤30元,豬肉市場價15元,而市場上的牛肉23元時,這只有兩種可能,一是豬肉經過染色劑加工,假扮牛肉出售;二是進口走私牛肉,將國外的低價牛肉通過官方不認可的方式,運到中國銷售。正常的肉牛養殖場面對這樣的市場價必然巨虧,如果市場得不到及時改善,養牛場只能關門,市場上則充斥著假牛肉和走私牛肉。
淘寶和其他電商通過網路銷售取代實體店,有效控制物價。淘寶和電商規避了實體店的裝修、房租、水電、各類稅費等成本,大力壓縮產品售價。由於通脹,實體店成本持續提高,為了生存不得不高價出售以攤銷成本,而網路銷售直接顛覆實體店。
網路銷售的便利性也極大吸引生產商,廠家直銷越來越多。網路銷售價格透明,一家淘寶店微利銷售,很快引發其它淘寶店降價跟隨競爭。隨著淘寶和電商的規模擴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網上以相當低的價格購物,對於控制物價指數具有關鍵作用。
電商對降低物價指數「居功至偉」,所以體制對電商青睞有加。所以,中國高層領導人多次召集電商開會,還親自到淘寶村視察,姿態積極聽取電商對經濟的看法和建議,對電商的重視非同一般。
實體店主從自身收益出發,強烈呼籲遏制網路銷售;地方政府從商業地產和稅收考量,要求對電商徵稅,這些呼聲都被忽略了。因為,國家控制通脹的意義,比實體店存活和地方商業地產收入重要的多。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網購快速席捲全國,為降低通脹立下了「汗馬功勞」。 (待續)
(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供稿)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