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隱藏身份 港媒記者驚爆兩會秘聞(圖)

 2015-03-14 01: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一年一度兩會代表雷人提案層出不窮,成為媒體與民眾熱議的話題。(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03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苗薇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中共兩會對許多中國人來說一直是無用也無益,只是像有些有限的娛樂價值的年會。外國觀察家指,中共最高立法機構「人大」其實是中共的「橡皮圖章」,「政協」諮詢機構也不過是個「擺設花瓶」。

兩會提案議案背後的真相

面對不透明的中共政治,香港《南華早報》於3月13日發表的關於兩會討論議案的文章。這位港媒記者通過隱藏身份,給不透明的中共政治照射進一點亮光,以便讓讀者得以瞭解一點碎片化的信息。

據港媒記者爆料,該港記無意中旁聽了政協科技界別的小組討論。這個討論會沒什麼記者旁聽,或許因為一般認為科學家和工程師在這種場合不會製造什麼新聞。

但令該記者大感意外的是,與會代表討論的議題極有意思,還不乏繪聲繪色將一些小道消息:大學裡的貪腐醜聞、中國技術如何在國內行業不敵海外技術,以及北京一些大型院校可能遷至天津、以舒緩首都擁堵情況的傳聞等。

許多與會代表都熱切討論這些議題傳聞,但當會議主持人發現有記者在場時,隨即敦促與會代表謹慎發言。該主持人提醒說:「要是記者明天把你們的話刊登在報紙上,配以搶眼的標題,你們可能馬上成為名人。」

這番話無疑為討論會澆上一盤冷水。有些人乾笑幾聲,隨即會場陷入一片不安的肅靜。

其中一位發言最熱烈的代表轉過頭來,祈禱般雙手合十,向港記說,「請不要引述我的任何言論,我說的一切都是網上看來的,不應被視為可靠消息。」

兩會看中國政治黑洞

每年兩會的議案、提案合計超過1萬件,但媒體只會對極少的提案進行介紹性報導,多數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建言獻策,無法進入公眾視野。民眾不僅不瞭解大多數提案的內容,對提案的答覆與處理情況也毫不知情。

這種不透明狀態,使得兩會提案的實際解決率並不高。兩會期間議得熱熱鬧鬧,兩會一過,相關部門態度也隨之變冷。民眾無法瞭解內情,難言敦促落實及監督的權利,承辦部門對提案處理敷衍應付已成為常態。

一些「雷人」的提案年年在兩會爆出,常因觀點荒唐或違反常識,引來網民炮轟或吐槽,極具轟動效應。於是每年兩會,民眾只記得一些代表的雷人語錄。當然,也有一些有價值的提案受到社會的關注,例如有代表和委員年年都把公務員的財產公開作為自己的提案,但年年都沒獲得處理結果。

喜劇演員鞏漢林今年在兩會上怒斥官員「財產申報條件不成熟」之謬論也引髮網民的熱議。鞏漢林說,官員財產申報,還要條件?號稱父母官的官員們,如果你拿的只是納稅人給你發的工資,沒有貪污受賄,沒有卡,沒有移民海外轉移財產,沒有財產來歷不明,沒有灰色收入,面對每分錢你都問心無愧,還有什麼不敢申報的?

就此提案有網友表示,「財產申報條件不成熟」的意思是:一是我剛上位,還沒有貪夠。二是我的資產還在國內,還沒有轉移。三是我的固定資產過多,現在沒有接盤。四是我還想上天再借五百年,我的資產還不夠我十代人花。五是老子就是不申報,你們草民能奈我何。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