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人的小米 或許危機將至
【看中國2015年02月15日訊】依稀記得去年,在與三星中國研究院高管一起吃飯的時候,我們曾聊過的一個話題:就是三星手機相關事業部如何看待快速崛起的小米。當時三星中國研究院的高管說,如果小米手機2014年出貨量能超過4000萬臺,就應該能活下去,並正式擠入智能手機廠商的序列。
一年時間過得真快,小米的表現也沒有令人失望。當雷軍通過員工公開信的形式,公布小米手機2014年出貨量達到6112萬臺的時候,包括三星、華為、聯想等在內的大牌廠商都為之震驚,並開始重新審視小米這個後來的競爭對手,這個用短短几年時間擠進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三的競爭對手。
然而驕人成績的背後,小米的危機才剛剛開始,小米能否真的坐穩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三的交椅還有待考量,甚至小米是否還能繼續活下去,這些都是個迷。假設小米是個羔羊,那麼宰割的時候即將來臨,越來越多的屠夫正盯著他的一舉一動,稍有不慎則有可能滿盤皆輸,譬如愛立信在印度市場對小米的出擊。
專利問題爆發,專利壁壘瓦解
幾月前,愛立信在德裡高院狀告小米違法銷售非高通晶元的小米手機,小米回應稱銷售網站並沒有獲得小米公司授權。暫不追究小米回應內容的真實性,就愛立信狀告小米的內容,也暴露出小米存在的相關專利問題。
最關鍵的是,這並不是愛立信第一次就專利問題刁難小米。如果說這樣的(海外相關)專利問題,是所有中國手機廠商的通病,那幺小米的問題可比其他廠商嚴重的多,其在國內的專利壁壘正慢慢開始瓦解。
熟悉小米這家企業的人都知道小米得以發展如此規模,少不了高通對其的支持,特別是高通與國內大多數廠商所謂的「免費反向許可」協議,該協議在專利方面給予小米很多支持。
這份協議指的是當手機廠商向高通購買晶元時,則無條件將專利授權給高通,高通可以將該手機廠商的專利給下一個購買高通晶元的客戶使用,而該客戶無需向專利的實際持有者付費。這恐怕也是小米為何引入高通投資,以及不斷使用高通晶元的真實意圖。
可惜的是,小米這個如意算盤正在崩盤,高通如今自身難保。2月10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高通反壟斷案最終結果,處以60.88億元罰金,同時要求高通取消「免費反向許可」這樣的霸王條款。換句話說,華為、聯想等企業的專利將不在給小米免費使用,這對於一個擁有極少專利的創業公司而言將是一個噩耗。
市場趨於飽和,難以維繫增長
根據國際手機廠商專利問題的解決慣例來看,專利或許還並不是小米最大的問題,畢竟這是可以用錢解決的問題,小米也完全可以將購買專利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即使將這部分成本轉嫁上去,小米手機與三星、華為這些品牌的智能手機相比依然很有優勢。
但問題是,小米如何繼續保持高增長,以取悅投資人,同時保障後期發展的資金鏈不會斷裂。根據雷軍那份公開信的數據來看,小米2014年的增長率高達200%多。而當前我們可預見的是,電商市場智能手機購買需求已經趨於飽和,再第二次換機潮後,存量已沒有以前那麼多。
那麼擺在小米的面前無非是兩條路:多元化與新市場。
多元化則指的是手機之外的小米系產品,在多元化這一塊小米選擇了做生態,讓廠商加入自己的生態一起發展、共同謀利。這點我倒是很佩服雷軍,這樣即可以把自身風險降到最低,還可以讓產品線變得豐富,俗話說「東邊不亮西邊亮」,這麼多產品線,總有幾個爆款可以讓小米實現盈利,同時還帶動了MIUI的發展。
至於新市場,則是小米當前沒有涉獵的消費者市場,主要是線下市場與海外市場。線下市場更多的是農村及網際網路普及率不高的地方,在這些市場小米手機還算有競爭力,但線下市場實施成本較高,勢必會提升小米營銷整體成本,將小米微弱的利潤率帶至更低。
在美的集團前段時間的公告中,我們可見小米的淨利潤率僅1.3%,如果其未來的增長主要靠線下市場,利潤率將會更低,除非其提升售價。而海外市場也不不太樂觀,愛立信的刁難只是開始。隨著小米海外進軍的步伐,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愛立信對其展開攻擊,並試圖從小米身上分一杯羹。
當然這些問題都是錢可以解決的問題,按此邏輯小米的提價勢在必行,然而提價將會讓小米性價比的競爭力喪失,到時候小米是否還會像過去一樣受到用戶喜歡真是一個謎。值得強調的是,MIUI當前的增速還算不錯,未來極有可能用MIUI創造的利潤來攤平其他成本,令小米手機繼續保持高性價比。
總之在我看來,2015年才是小米手機真正的生死年,能否挺過去將意味著全球智能手機格局是否真的重寫。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