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戰及文藝界 「軟骨病」PK禁書 (圖)


中國作家、人大教授閻連科,作品被指極具現實諷刺性,但在大陸多有被禁。(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02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司徒清亮綜合報導)近期中共黨媒不斷拋出收緊意識形態的言論,在文藝領域,日前有黨媒文章批評當下中國的文藝軟骨病,需要補充思想鈣質。不過,外界就質疑黨媒要求所謂「思想性」,或是呼應意識形態收緊。此前,一些敢於直面社會黑暗的中國作家作品就多有被禁。

中共黨媒批文藝「軟骨病」引質疑

2月9日,刊於中共黨媒《光明日報》的一篇文章稱,中國當下的文藝患了軟骨病,需要補充思想鈣質。文章批評文藝過度娛樂化,「淺薄」「庸俗」,又埋怨文藝創作者對生活「深刻思考少」,陷入慣性化寫作或表演的困境中,「寫來演去老一套」。

自由亞洲10日刊文指,《光明日報》批評當下一些文藝作品的問題確是問題。但文章埋怨能引起社會轟動的作品不多,誰規定只有引起社會轟動的文藝作品才是好作品呢?莎士比亞、杜甫的作品未見得在當時代引起過社會轟動,他們的作品是不是好作品?

按照《光明日報》的批評,大陸文藝患了「軟骨病」,是因為這些作品「給人一種軟綿綿、輕飄飄的感覺」。自由亞洲指問:難道只有給人們雄赳赳氣昂昂的感覺才算是好作品嗎?李商隱的詩,還有《紅樓夢》能給人這個感覺嗎?

自由亞洲指,找遍古今中外文學批評都找不到類似所謂文學作品的「思想鈣質」的命題。這是直到近代的中共才開始苛求作品的思想性。

文藝要重返「為人民服務」?

《光明日報》文章稱要「重提文藝的思想性」作為補鈣的要素,強調文藝創作要體現「我們這個時代的最高思維成果和精神力量」。這似乎暴露出作者的真正用意,由此也引發外界對文章呼應中共極左意識形態,重回毛時代以所謂「為人民服務」為旗號的「文藝思想」的擔心。

華人老作家董鼎山就此對自由亞洲表示,「他所謂文學的思想性,就是回到文藝‘為人民服務’這種思想……。所謂‘普羅文學’我是完全反對!什麼‘普羅文學’!」

文化學者謝選駿認為,《光明日報》的文章要求文藝作「思想進補」,顯然是中共意識形態收緊的一個表現,是意識形態、社會形態緊縮的一環。

針對《光明日報》批評大陸文藝作品「毫無靈氣」。謝選駿說,只有當作家思想完全自由的時候,寫出的作品才可能有靈氣。

「屈原的《楚辭》有靈性,因為他不想活了,就獲得了一種自由……李白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所以才獲得一種靈性。陶淵明也是,他不想做官了,做不了官了,無所謂了。」

謝選駿說,如果要求文藝必須有「正能量」,就是把文藝變成了歌功頌德的東西。不過,這或許就是中共所需要的。

中國作家寫作《為人民服務》卻成禁書

中國大陸也不是沒有因思想性深刻而受到國際認可的作家,不過許多作品是被禁的。去年10月22日晚,有「禁書作家」之稱的中國大陸作家閻連科在布拉格領取了2014年卡夫卡獎,成為領取該獎項的首位中國作家。據悉,卡夫卡獎是歐洲最有影響力的文學獎之一,歷屆獲獎者均為世界級作家。

據授獎詞稱,「閻連科多年寫作,一直在尋找20世紀以來中國命運的矛盾……他有著犀利的諷刺和對現實的觀察能力,最重要的是他擁有面對現實的勇氣。這和卡夫卡的創作精神一樣。」

閻連科在演講中說,「我看到了當代的中國,它蓬勃而又扭曲,發展而又變異,腐敗、荒謬,混亂、無序,每天、每天所發生的事情,都超出人類的常情與常理。人類用數千年建立起來的情感秩序、道德秩序和人的尊嚴的尺度,正在那闊大、古老的土地上,解體、崩潰和消散,一如法律的準繩,正淪為孩童遊戲中的跳繩和皮筋。」

「而我,是那個命定感受黑暗的人。」閻連科說。

不過,閻連科的多部作品被中共當局列為禁書,包括諷刺中共軍隊黑暗的《為人民服務》、描寫河南艾滋村的《丁莊夢》、寫及前蘇聯大災難的《四書》等。

其中中篇小說《為人民服務》遭中宣部以「詆毀毛澤東,詆毀人民軍隊」為由下令收回。小說描寫文革時期,中共軍隊一位師長太太以「為人民服務」為招牌,要勤務兵兼廚師提供性服務,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兩人砸碎毛澤東雕像,才能刺激性慾。

而閻連科這篇小說的描述,正呼應了中共治下世風日下,官場軍隊皆貪腐淫亂驚人的事實,這也被當局反腐頻頻拋出的官員「通姦」一說得以印證。

本文留言

作者司徒清亮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