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附近的一個建築工地上流動工人在排隊吃午飯。隨著經濟的放緩,中國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要創造每年1600萬個就業對中國政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看中國2015年01月31日訊】中國總理李克強1月26日在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界領袖對年度《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和建議的一個座談會上承諾,2015年中國政府要創造至少1000萬個工作崗位。
官方英文的《中國日報》(ChinaDaily)報導說,2015年中國城鎮將新增1600萬勞動年齡人口,農村新增600萬。這意味政府必須創造至少1000萬個工作崗位才能將失業率維持在一個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從而避免由失業引發的社會動盪。在胡溫執政時期,中國官方和官媒上一直流行著「保八」的說法,即必須將GDP的增速維持在不低於8%的水平上,才能創造足夠的就業崗位。此前,中國公布的2014年經濟增速為7.4%,是25年來最低水平。
李克強強調創造就業的這一表態凸顯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失業問題可能成為2015年影響中國社會穩定、甚至是威脅共產黨執政的一個隱患。他表示,如果經濟降溫過快將會造成大量失業,會導致社會動盪。
雖然中國官方公布的2014年城鎮登記失業率僅為4.09%,但這個數字在過去13年裡被一直固定在4-4.3%的狹小范圍內,而且在過去五年一直保持在4.1%的水平上。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如果按照國際上通行的調查失業率統計,中國2014年的實際失業率為5.1%。這不僅包括已登記的失業人口,還包括未登記的失業人員和在城市居住了六個月以上的農民工。但即便是更能反映真實情況的調查失業率也仍有不少海內外專家學者認為這個數字水分過大,真正的失業率可能高達20%。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說:「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的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的失業率起碼在10%左右,因為中國的農民工作為一個‘蓄水池’在中國經濟出現危機的時候就很快被擠回到鄉村了。」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走入蕭條期,與房地產業相關的建築業、製造業和重工業都面臨困境,而這些行業恰恰是吸收農民工相對集中的領域。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時,中國經濟增速一度從兩位數下降到6.6%,有大約2億農民工面臨失業返鄉。當時,中國政府的四萬億刺激措施曾一度有效地扭轉了這種局面,但再度出台大規模刺激措施已不大可能。
面對2015年嚴峻的就業狀況,李克強上星期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拋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藥方。他在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說:「我們說要打造(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就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並不是李克強第一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去年9月,李克強在天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就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個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7月份,他在湖南大學考察時現場花106元錢,具有象徵意義地買下了兩個大學生的四個創業產品。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認為,中國近年來放鬆了有公民創業的限制,這對提振經濟發揮了一定作用。「目前中國每天新開張的公司、企業平均有上萬家,這些小微企業或者是初創企業對於遏制目前中國經濟的下行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他說,「之所以過去我們的創業率比較低,是因為我們的創業門檻過高。」近年來,中國出臺的有利於公民創業的政策包括,取消有限責任公司最低註冊資本三萬元、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最低註冊十萬元和股份有限公司最低註冊資本500萬元的限制,以及放開註冊場所登記條件等。
但紐約城市大學的夏明認為,雖然中國的創業門檻有所降低,但私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私企的經營環境卻在惡化,因此創業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就業問題。他說:「在國進民退的這個大背景下,中國很多私營企業其實是在死亡。這樣的話,其實不是在創業的問題,而是在製造更多破產和失業的問題。」
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在2014年1月發布《全球創業觀察中國報告》。報告認為,中國的創業環境在國際上處於中游水平,與國際領先的美國、瑞士、新加坡等仍有很大差距。而且在過去十年,中國的創業環境改善不大。報告指出,中國在金融支持、政府項目、教育和培訓以及經商環境機械改善。
對此,北京理工大學的胡星斗也表示,中國的創業環境依然有待進一步提高。他說:「目前中國的創業環境仍然是不太好的。一個是金融,創業仍然很難獲得金融上的支持,很難獲得融資;還有就是法治環境,因為中國目前整體來看仍然是人治大於法治。」
顯然,進一步改善創業環境絕非一朝一夕。這意味在現階段希望通過大眾創業來解決就業問題仍有很大難度,特別是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縮水的情況下,讓中國的中小企業和私有領域替代房地產和製造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將會是十分艱鉅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