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國學生:不做義工就別想申請好大學

 2015-01-08 00:0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美國一些學校對學生做義工有明確要求:高中生能否獲得畢業證書,除了學分、成績等要求外,還必須無償地為社會服務60個小時,每做20個小時可以算1個學分。美國人似乎有一種共識:不做義工,就得不到社會尊重;在這種氛圍下,美國學生就形成了一種認知:不做義工,就別想申請好大學,更難以進入名校。

美國義工活動是從娃娃抓起,小學生以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和服務業工作為主,包括幫助父母擦汽車、為鄰居剪草坪、在社區內送報紙、為朋友照看貓狗等。美國中學會組織學生面向社會,從事各類義工活動,譬如走向各大醫院、醫學院實驗室、社區各種服務機構、紅十字會、圖書館以及博物館等。

學生們在做義工時,都會得到一份憑證。我們會習慣地問:會不會有人做手腳,比如只做了半小時,卻登記上兩個小時?或者找個「關係戶」,本來沒有做,卻也得到了做義工的記錄?

美國朋友給我的答案是:絕對不會。在美國,誠信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公德,誠信教育是學校裡公民教育的重要內容。不能說謊,不作偽證,是美國孩子從小就知道的「大法」。而且,不誠信的行為會降低一個人的信用等級,必然會在求職、消費貸款等方面受到很大影響。

美國一些學校對學生做義工有明確要求:高中生能否獲得畢業證書,除了學分、成績等要求外,還必須無償地為社會服務60個小時,每做20個小時可以算1個學分。

學校把為社區服務納入學生必修課程,還會為學生介紹做義工的機會。因此各種假期就成了學生做義工的大好時機,在醫院、殘疾人康復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幼兒園、加油站、快餐店、超市等,隨處可見學生忙碌的身影。

美國學生的義務服務多種多樣:去救助中心為無家可歸的人做飯,向他們分發食物;在一些十字路口,學生們提著塑料桶,為殘疾人募捐;到紅十字會的救助中心,為無論國內國外的某個災區進行義捐義賣;參與拯救瀕危動物活動;加入海外志願工作,去不發達國家支教任務或教災區孩子學英語等。2008年中國四川地震重災區的北川縣,就接待了一些「小老外」。他們在那裡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做了一個來月的義工。很多高中或大學還為在美國誌願隊裡服務過的學生提供學費補助、學分或其他援助。

我女兒在加拿大讀書時也加入了義工大軍。她的一位好友想讀多倫多大學醫學院,依照該校規定,必須在高中和本科期間持續在醫院當義工5000小時,以證明其耐心、愛心和對醫學事業的恆心。在好友的影響和帶動下,主修大眾傳媒專業的女兒,雖然不存在「義工兌換學分」問題,也申請了做醫院義工。

整個申請過程近乎苛刻。首先要滿足每週10小時的義工服務時間,而這個醫院距離她所在的學校坐車往返要3個半小時。其次申請過程複雜繁瑣,先要電話面試,然後本人要前往醫院與義工主管面試,說明自己做義工的初衷和特長。面試一週後如得到肯定答覆,則需在兩週時間內、分兩次注射免疫疫苗(費用均需自付)。這既預防義工本人帶病傳染給患者,亦保護義工本人健康。等到一切手續辦完,義工到醫院報到時,還需要為期一天的詳盡培訓,簽署冗長的義工行為準則。準則事無鉅細,面面俱到,甚至包括在醫院期間不允許噴香水,以防患者過敏。

即使如此,每年加拿大各大醫院的義工人數都「人滿為患」,很多申請者常常需要等待一兩年的時間,才有空缺;而一旦開始義工服務,很多志願者也會持續貢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愛心和時光。

美國絕大多數醫科大學招生有明文規定:如果申請入學的學生沒有在醫院或養老機構做過一定時數的義工,無論你的成績多好,都不會予以考慮。因為學校認為學醫的人首先要有奉獻和服務他人的精神。

那年我鄰居的孩子報考醫科大學,本來功課就很多,還要擠出時間穿梭於學校、醫院和敬老院之間做義工,忙得不亦樂乎,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我問他有這個必要嗎?他很肯定地回答:非常有必要!因為只有親身經歷了這個艱苦的過程,又心甘情願並選擇醫護職業的學生,今後才會真正滿懷人道主義、熱愛之情、敬畏之心,義無反顧地為病患救死扶傷。

有數據顯示,半數美國人平均每年花在做義工上的時間約有100小時,這相當於美國1.5億人,每三到四天就會去做1小時的義務社會服務。許多美國人認為「服務的責任始於個人而不是政府」。這幫助學生確立了為社會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即使有點強制性,至少起到 「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的效果。久而久之潛移默化,形成一種個人習慣,一種社團責任,一種道德準則,一種社會風尚。
 

来源:鑫泉留學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