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在數學的天地裡無窮無盡,像神奇的魔術師,變化無窮。當它們被一些別具匠心的文學家、藝術家和詩人融進藝術天地時,更別有一番情趣。它進入詩海,便構成了巧妙的數字詩。
1、邵康節的數字詩
宋代理學家邵康節曾寫過一首五言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在這首別具一格的詩裡,巧妙地運用了一至十這十個數字,寥寥幾筆便描繪了景色宜人的鄉村畫面,成了一首絕妙的數字詩。
中共建政前,有人有感於乘坐公共汽車的困苦,就仿照上面那首數字詩,改動了幾個字,對那破爛陳舊而速度又慢如蝸牛的公共汽車了嘲諷:
一去二三里,拋錨四五回;
上下六七次,八九十人推。
2、李調元的麻雀詩
李調元在兩江主考完畢回家,州內大小官員以及秀才舉子都來送行,設宴十里長亭。餞行酒一飲過,州官想難一難他,以便乘機羞辱他一番。正好有群麻雀跳叫檐間,州官用手一指,便請李調元以麻雀為題即席賦詩。
李調元略一沉吟,便慢聲念道:
一窩兩窩三四窩,五窩六窩七八窩。
眾人一聽,無不掩口,若不是拘於禮貌,簡直要笑出聲來。李調元不慌不忙地續吟:
食盡皇王千盅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後兩句如奇峰突起,又似晴天霹靂,明寫麻雀,實罵眾人,而且罵得慘,罵得絕,眾人全驚了,全啞了。
3、朱元璋的《金雞報曉》詩
洪武十四年是「雞年」,朱元璋親自到翰林院文華堂與學士們一起飲酒慶賀。他提出以《金雞報曉》為題,大家作詩一首。
一個老年的學士請他先做一首。朱元璋便提筆寫來: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眾人看後無不暗笑:這還像是詩麼?誰知朱元璋立刻續了後面兩句: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敗殘星與曉月!
眾翰林學士看後,無不拍案叫絕。
4、「一」字詩
「一」字的含義豐富,表現力很強。有的詩人在一首詩裡,復用許多「一」字,稱為「一」字詩。
清代陳沆曾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一帆一槳一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
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一首詩用了十個「一」字,用得錯落有緻,輕捷靈巧,有「獨」「一」、「滿」、「全」等多種意義。每個「一」都是具體鮮明的形象,寫人狀物,繪聲繪色,很有詩情畫意。
5、數字作考題
相傳有個秀才,相約朋友赴試,因路途遙遠誤了考期。他苦苦央求,主考才准補試。
主考出題是用「一至十」這十個數字作上聯,要秀才答對。秀才暗想,我何不將誤考原因說說,好求得主考諒解,便作一上聯:
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騷客,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
主考一看,心中稱妙,接著又要求秀才用「十到一」作下聯。秀才思忖,何不把讀書苦衷表一表,於是揮筆寫下:
十年寒窗,進了八、九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慾,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兩次,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閱後,點頭稱妙。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