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裡的養生秘密(圖)

古人特別重視養生,中國養生文化博大精深。不少文人墨客也精於養生,總結了許多養生口訣。這些養生方法描述言簡意賅,帶著濃厚的文人氣息。

一德

明朝文學家呂坤認為:「德可延年,養德尤養生之第一要義。」德是一種品質,對他人寬厚仁德,自己心中的煩事便會減少很多,心情好了,人也就精神了,自然也就延年益壽了。

二安

著名文學家、養生家蘇東坡曾經說過,養生在於「二安」,即安心與安身,安心的意思是要保持一個平穩的心情,切忌大喜與大悲,情緒不要太過波動,這樣才能有益於身體。安身便是要有一個穩定的居所,能夠安身立命,休息的場所,不要總是旅行顛簸,損害身體。

三戒

孔子曾經說過:「君子有三戒,戒之在色,戒之在鬥,戒之在得。」這句話其實蘊含養生的哲理,戒色是提醒人們房事需要適度,行為應檢點;戒鬥意為減少爭鬥之心,修身養性;戒得便是要看淡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孔子能夠長壽,便是遵從了這三戒。

四准

明代的大醫學家萬密齋認為養生之術有四大準則,寡慾,慎動,法時,卻疾。這與現代養生所提倡的準則基本一致,首先要清心寡慾,看淡得失;適度運動,不過度的勞動;養成一個良好的作息習慣並遵守執行;有病要早早根治,切忌拖延。

五節

明代養生家江綺石在其著作中寫道:「節嗜欲以養精,節煩惱以養神,節憤怒以養肝,節辛勤以養力,節思慮以養心,節悲哀以養肺。」這也是對人體器官如何保養的一個闡釋,從精神層面調節生理層面,以達到養生的成效。

六食

清朝醫學界石成金提出了七條有關「食」的養生要求。「食宜早些,不可遲晚」,吃飯的時候盡量少早一些,不要等肚餓的時候才吃。「食宜緩些,不可粗速」,吃的時候慢點,細嚼之後在嚥下,不能圖快,粗粗的嚼幾下就下嚥。

「食宜八九分,不可過飽」,吃八九成飽就可以了,不能吃撐了。「食宜清淡。不可厚味」,吃的飯菜要盡量清淡些,糖鹽不要放的太多。「食宜溫暖,不可寒涼」,吃飯要趁熱吃,不要等涼透了才吃,而且要少吃寒涼之物。

「食宜軟爛,不可堅硬」,吃的食物多吃柔軟宜消化的,少吃不好消化的。「食畢漱口,令其潔淨」,吃完東西要馬上漱口,保持口腔和牙齒的健康。這「七食」事實上就幾乎包括了我們在飲食上應當注意的問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