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復生的新聞:老婦躺冰櫃11小時,突甦醒還向家人喊冷。(網路圖片)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看過醫生認定「死亡」又在幾小時後復活的新聞,其實死亡並不像我們所想的不那樣,不是黑就是白,不是生就是死。
活埋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可怕程度僅次於蒙面電鋸狂魔和巨型蜘蛛。而這正是波蘭一個91歲女性Janina那(18)周經歷的惡夢。在冷庫裡躺了11個小時之後,她在運屍袋裡到處挪動,最終讓太平間的工作人員發現:她其實活得好好的。
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的一個伊波拉病毒受害者推定「死亡」,可是在掩埋隊來搬「屍體」的時候,他開始有輕微的肢體動作隨後確認他還活著。2014年上半年,78歲的Walter Williams跟Janina有類似經歷:在殯儀館工作人員準備為他做防腐加工時發現他在屍體袋裡掙扎。今年一月,肯尼亞男子Paul Mutora在被宣告死亡的15個小時之後於停屍房醒來。一開始,「死者」家屬們都又驚奇又感激,慶幸他們愛的人還活著。但是混亂和失意接踵而來,在這些案例裡明顯醫生做了錯誤的診斷,這還不夠令人不安嗎?
然而,活著與死亡的界限其實是模糊的。死亡並不是是或否的問題,這是許多不同過程和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心臟停止跳動到神經元放電,其他機制已經終止運行時還有一些仍然運作這種事完全有可能。這就是為什麼腦死亡是非常複雜的情況,「死亡」的定義不完全清晰是主要原因。死亡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甚至在科學的解釋是不一樣的。
通常,導致死亡的過程始於心臟停止跳動,這意味著身體的器官需要的氧氣和其他重要營養素用光了,從而積累有毒廢物。大腦也是這些器官之一,對缺氧特別敏感,只要缺氧四到六分鐘細胞就會開始死亡。
除了伊波拉病人之外,上述病人之所以醒來的假設之一是,他們都放在停屍房經歷了冷卻過程。這讓上述身體機能運行變緩,供氧恢復速度足夠快的人就有機會重新舒醒。也有可能這些病人在醫療人員檢查時只有極其微弱的脈搏,處於無意識狀態,最終導致了死亡的誤判。如果大腦的溫度降下來了,那它的運行所需氧氣和營養素就會更少,從而爭取更多存活時間。在顱腦手術中,不論是要去除腫瘤、夾動脈瘤還是修復畸形,醫生經常會在麻醉之後給病人降溫以保護其大腦。
醫療人員在確定死亡時有幾個關鍵的體征。一個是脈搏,通常是手腕的脈搏。在那些病得很重的病人裡,查看脈搏的最佳位置可能是頸動脈(前頸的左右兩側)。醫生可能會檢查多個地方的脈搏以確定心臟是否跳動。除此之外,還會檢查是否有呼吸跡象,眼睛對光的反應。這些也能提供病人生命力的重要資訊。
還有特殊情況:心臟和其他大部分器官都好好的,唯獨大腦損害嚴重。這些患者通常被認定為腦死亡,這就讓醫生陷入倫理困境。如果一個人看起來很有生命力,但是大腦卻沒有任何活動跡象,這個人算活的還是死的?這個問題的回答,牽涉到個人的宗教和哲學信仰。
隨著技術、科學和教育的持續發展,死亡的定義受到的牽制更多。在所有可能性裡,死亡聲明在未來可能會包含更多灰色區域。Janina、伊波拉病毒受害者、Williams和Mutora的經歷是很令人害怕,但值得慶幸的是這種現象只是少數。但他們提醒著我們,關於人體的科學探索還有很多尚未發現的未知領域。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