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禍及15大城市 房價將暴跌(組圖)
中國民營資本過度投資房地產行業,是一個惡性循環,15大城市房價將暴跌(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4年12月10日訊】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裏,房價飛漲,公寓建設在整個中國如火如荼地開展,房地產領域構成了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拉動因素。
但2014年的前十個月,經過多年的狂熱增長之後,中國樓市銷售額同比下降10%,全國房價在10月份創下2011年以來最大跌幅。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供大於求局面的惡化是樓市(對中國而言最重要的領域)所面臨的最大威脅。
凱投宏觀經濟學家馬克•威廉斯說:「根據官方統計,開發商目前有560萬套房未售出,這一數字比兩年前高出近一倍。真實過剩量很可能更高。」艾經緯估計,中國現在的房地產存量很可能7年多都賣不完。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民營資本過度投資房地產行業,是一個惡性循環。」
以下15個城市,投資增速遠大於工業產值增速,這意味著資本進入地產業和實體經濟的比例失調,通常而言,地產投資比例越高,積聚的地產價格下行風險也越大。
金華下跌指數:80(網路圖片)
過去三年,金華房地產投資總量翻番,年均增速33%,總量比較大,給今年房產銷售帶來一定壓力。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金華無論是商品房還是二手房,在成交額和成交數量上都有不同程度下跌,尤其是二手房成交量銳減六成。
溫州下跌指數:75(網路圖片)
地產商銷售大幅下滑,而民間借貸的高利率也使還款更加困難,資金鏈出現問題,開始出現了溫州民間借貸市場的違約。抵押物價值下跌導致的催還等惡性循環也開始,銀行不良貸款率大幅上升。2012年後銀行貸款額度更加收緊,資金鏈問題一直持續,地產下跌也持續到現在。
運城下跌指數:70(網路圖片)
在4萬億救市背景下,煤炭和鋼鐵產業發展迅速,為當地企業和民眾積累了大量財富。這些財富支持了當地的地產業,但是2012年後煤炭和鋼鐵迅速下滑,實體經濟中的資金緊張也會逐漸傳導到地產行業。
臺州下跌指數:70(網路圖片)
2009年貨幣政策放鬆後民營企業獲得大量低價貸款,卻對實業沒有信心而投入地產。2011年後銀根收緊、外貿萎縮,勞動力成本上升三重打擊實體經濟,地產業需求下滑、銀行貸款和民間資金來源緊張,更易產生地產危機。
鄂爾多斯下跌指數:66(網路圖片)
鄂爾多斯房價跌幅不大,但40萬套存量房滯壓形成「鬼城」。2010年前地產銷售活躍,2011年後交易量明顯下滑,2012-2013年年度銷售面積不足2011年一半。一旦煤炭業下滑,收入減少,地產需求下降,地產商的資金較難收回,民間借貸的資金鏈就會出問題,從而更加加劇地產需求萎縮,形成惡性循環。
漳州下跌指數:63(網路圖片)
房地產進入結構性拐點階段,漳州房地產市場難逃大環境影響也難言樂觀。從土地市場平淡,到二手房市場黯然,購房者觀望情緒濃厚,再到庫存猛增,成交量下降,市場紛紛「以價換量」……疲軟,一度成為了漳州樓市的主旋律,而這一路,漳州樓市走來實屬不易。
漯河下跌指數:61(網路圖片)
地產投資過剩後出現供大於求,資金回籠困難。
杭州下跌指數:60(網路圖片)
2009年貨幣政策放鬆後民營企業獲得大量低價貸款,卻對實業沒有信心而投入地產。2011年後銀根收緊、外貿萎縮,勞動力成本上升三重打擊實體經濟,地產業需求下滑、銀行貸款和民間資金來源緊張,更易產生地產危機。
大同下跌指數:54(網路圖片)
在4萬億救市背景下,煤炭和鋼鐵產業發展迅速,為當地企業和民眾積累了大量財富。這些財富支持了當地的地產業,但是2012年後煤炭和鋼鐵迅速下滑,實體經濟中的資金緊張也會逐漸傳導到地產行業。
龍岩下跌指數:52(網路圖片)
目前,龍岩市新建商品住宅實際庫存值遠高於歷史高位,人口增長已經放緩;龍岩房地產市場將會出現較長時間的調整,短期內不會再有價格的上漲,且未來一段時間以價換量仍是樓市的主要方向。
邯鄲下跌指數:51(網路圖片)
在4萬億救市背景下,煤炭和鋼鐵產業發展迅速,為當地企業和民眾積累了大量財富。這些財富支持了當地的地產業,但是2012年後煤炭和鋼鐵迅速下滑,實體經濟中的資金緊張也會逐漸傳導到地產行業。
無錫下跌指數:50(網路圖片)
2009年貨幣政策放鬆後民營企業獲得大量低價貸款,卻對實業沒有信心而投入地產。2011年後銀根收緊、外貿萎縮,勞動力成本上升三重打擊實體經濟,地產業需求下滑、銀行貸款和民間資金來源緊張,更易產生地產危機。
泉州下跌指數:47(網路圖片)
2009年貨幣政策放鬆後民營企業獲得大量低價貸款,卻對實業沒有信心而投入地產。2011年後銀根收緊、外貿萎縮,勞動力成本上升三重打擊實體經濟,地產業需求下滑、銀行貸款和民間資金來源緊張,更易產生地產危機。
安陽下跌指數:45(網路圖片)
地產投資過剩後出現供大於求,資金回籠困難。
常州下跌指數:45(網路圖片)
地產業需求下滑、銀行貸款和民間資金來源緊張,更易產生地產危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