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唐代名畫:伏生授經圖

 2014-12-05 09: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王維(701-761),是盛唐時期著名詩人和畫家。字摩詰,原籍為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後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晚年隱居藍田輞川。官至尚書右丞。擅畫人物、山水。在畫史上被推崇為山水畫「南宗之祖」。 此圖畫伏生在講授典籍的情景。伏生,濟南人,原為秦博士。漢文帝為求能治《尚書》之人而發現了伏生,當時他年已90餘,老不能行,故使晁錯往受,得二十八篇,即《今文尚書》。

伏生授經圖》,唐,王維,絹本設色,縱25.4厘米,橫44.7厘米。

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畫一清癯的白髯老叟,頭著方巾,肩披薄紗,盤坐在案幾後的蒲團上,右手執一紙卷,左手指點其上,嘴唇微啟,似在說教。伏生,濟南人,原是秦的博士。秦始皇焚書,伏生將《尚書》藏匿於壁中。秦亡漢興,漢文帝求能治《尚書》的人,伏生已九十多歲,不能遠行,於是文帝派遣晁錯前去從學。伏生出遺書授之,得二十八篇,即《今文尚書》。此圖就是描繪伏生授經的場景。以細勁圓韌、剛柔相濟的鐵線勾畫人物、案幾、蒲團、竹簡、紙卷等,顯示王維運用線條寫景狀物的嫻熟技能,透出盛唐人物畫的雍容、典雅的氣息。畫面略帶俯視,充分展現案幾、筆、硯等物,及伏生手執紙卷、娓娓陳辭的神態,用色清雅,但背景留白,不著一筆,使主題特出,形象生動,已顯現中國畫處理人物場景的特色。

此圖流傳有緒,宋時已入內府,圖上有宋高宗題:「王維寫濟南伏生」。明初曾為胡惟庸所藏,後復歸內府,清末紛亂,又散落民間。1925年,被日本商人阿部房次郎購得,帶去日本。他去世後,其子阿部孝次郎於1943年,將家藏160餘件中國古代書畫(包括《伏生授經圖》)捐贈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這次重回故土,實在難得。有專家看了,認定為王維真跡無疑。敝以為還是依慣例冠「傳為」的較妥。因為唐畫上尚無畫家自署名款,「傳為」並不排斥為真跡之可能。從王維到宋高宗,過了三百多年,加上此前的徽宗朝又倡導臨摹古畫,留世佳作無數,幾可亂真,所以還是冠「傳為」的為妥。

王維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著稱,後人評為「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但人們熟悉的傳為王維的畫,如《輞川圖》、《雪溪圖》等,都是山水畫,而王維的《伏生授經圖》,卻是一幅碩果僅存的人物畫。王維與唐代畫家張萱、吳道子同時代,其時正當中國人物畫的輝煌、鼎盛時期,史載王維曾將吳道子畫在大同殿上的壁畫,在絹上縮畫成一卷,謂之「小簇」,可見他在人物畫上下過精深的功夫。《伏生授經圖》確也體現了唐代人物畫的極高水準。

来源:博雅藝術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