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擷圖)
文/ 陳岫
「遠方」是近年來很火爆的主題,「去遠方旅行」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幾乎每家書店都有旅遊專區,那些權威的旅行指南規定了我們去哪裡、吃什麼,以及將要看到些什麼。手機APP上充斥著各種商家推出的旅行優惠套餐,他人的遊記與見聞,不斷騷擾著朝九晚五的我們,催促我們早早定下年假,花上幾天幾夜策劃自己的偉大行程,甚至在深夜懷想著照片上的異國風情入眠。似乎我們不花些時間去遠方都對不起自己。
於是,我們按圖索驥,我們遵循前人的腳步,參觀那些被指導者設定好的關鍵性景物,對別人曾感興趣的事物大感興趣。我們拿出相機,為已被反覆曝光的景點再來一張。我們不辭辛苦,奔波填滿了日程,在喘息的間隙,我們上傳照片,附帶寫上一連串的異國地名,告訴觀眾我們已經和以往不同。
彷彿只有通過這樣的旅行,只有在遠方,我們才能與眾不同,我們才能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我們才能使我們的靈魂得到升華。或許在某些時刻,我們也曾感到荒謬,無論我們如何的感動和興奮,生活中的困境也仍守候在「將來」,等待我們的歸去。可我們又是如此的自憐自艾,不忍心逼迫自己去面對「將來」,想要享受這一次次的短暫的「幸福」,如同上癮般,每次回來之後又開始計畫下一次的旅行。
我常常疑惑,一次旅行和去影院看一次商業大片有什麼區別,不過都是在一場消遣中躲避自己。我們對於「快樂」的追求來自於對自己暫時性的遺忘。熟悉的生活似乎還會阻撓我們改善自我,因為它們自身不發生改變,所以我們錯誤地以為,宏大的思考需要身處於壯闊的景觀。當我們無法忍受與日常的瑣碎、虛無,以及孤立無援的存在本質相處時,就想起了要去遠方。
「去遠方」旅行變成了一種誘惑,讓我們可以暫時的遠離日常不變的生活。曾幾何時,旅行曾經幫助人類認識世界,但現在,它卻成為了拒絕認識世界的工具。或許因為旅行由空浮的風景和遭遇構成,這些風景和遭遇是非常態的,是不持久的,是隨機的,因而具有很高欺騙性,它讓我們以為我們一直在生活中,但其實真相卻是我們在逃離生活。生活真正的意義有賴於我們所看到和體驗到的持續性風景和遭遇,生活的真正意義開始於生活中的點滴瑣碎之物。
或許真正的壯美並不存在於外部世界,而在認識自己的勇氣之中,如果哪天我們願意站在原地去認識自己,我們才能真正的瞭解生活的意義。願你我站在原地,就能擁有深刻的生活,你的生活不在遠方......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