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九七前後香港新聞自由(組圖)

 2014-10-04 00: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歸中國,中共政權向國際社會作出香港50年不變的承諾,香港地理位置和歷史作為中國大陸對外的一個窗口,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世界瞭解中國大陸的一個橋樑。因此,新聞自由成了檢驗香港是否不變的一個重要指標。

今年2月10日香港記者協會(記協)發表了一項調查結果,58.4%新聞從業員認為香港現時的新聞自由比回歸時有所倒退:主要原因是業界自我審查;其次是政府加強控制資訊的發放。另外,近6成受訪新聞工作者認為業界的自我審查較10年前嚴重,主要表現在淡化中央政府的負面消息(佔受訪業界20%)或淡化忖度中央認為敏感的消息(20%);其次較多表現在淡化對傳媒老闆或其相關利益的負面消息。

記協對此表示震驚。由於自我審查並非一個被社會接受的做法,實際情況比調查所揭示的情況更嚴重應該是一個合理的推斷。


左圖:2004年9月立法會進行選舉,同年年中,香港3位名嘴:鄭經翰、黃毓民和李鵬飛先後宣報封咪,一時攪得滿城風雨。封咪前黃毓民曾經說過:「我受到的壓力可能比他(鄭經翰)更嚴重,因為他沒有罵共產黨,我罵共產黨。」右圖:2004年5月3日商業電臺(商臺)「風波裡的茶杯」節目主持人之一的鄭經翰宣布,由於政治壓力而「封咪」,引來社會人士高度關注香港的媒體空間。

左圖:由香港民間發起的「撐港臺運動」,於5月6日舉行遊行及綁紅絲帶活動,支持香港電臺轉型為公共廣播機構。他們在港臺門口高喊「撐編輯自主」、「撐言論自由」、「撐共公共廣播」等口號。右圖:在香港舉行過多次的聲援國內退黨人士的大型遊行,除了大紀元報導以外,其它香港媒體一律不報導。

新聞公信力跌至最低

較早前,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2006年就「本地傳媒公信力」作出的調查結果顯示,無論從市民或新聞從業員的角度出發,比較以往數據,香港的新聞公信力跌至新低。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教授陳韜文指出,在1990年、1996年、2001年及2006年的4次調查中,以今次評分最低,他認為這與傳媒機構予人的政治立場,以及傳媒報導時是否渲染暴力、色情及煽情的因素有關。

陳韜文說,在政治立場方面,傳媒機構是否有獨立性、具備敢言風格,還是面對權力中心進行自我審查,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評分。他說,自我審查可以源於對北京政府、港府甚至財團;評分大跌或可能是因為予人印象「立場不夠獨立,立場靠邊站」有關。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說,早在九七前中共當局已經清楚講明有什麼不可以報導,完全是明顯,不是暗示的,如不可以宣揚台獨,特別是西藏、新疆的獨立,不可以罵中共的領導人等。

九七後也是具體落實這些東西,所以出現了2000年香港有線電視臺訪問了呂秀蓮,中共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王鳳超出來說話,自始之後,香港的媒體就很少訪問呂秀蓮,訪問臺灣副總統呂秀蓮也會講一些和台獨沒有關係的話題。

又如新疆獨立問題,有個別的傳媒拍記錄片講民生的,但涉及到這方面都是有一個自我審查的機制,避免觸怒中共,在這種情況下,香港的消息少了,觀點也是單面的。

脫不開中共外交觀點

杜耀明舉例說:「如北京要統一海峽兩岸,現在很多報紙都不能夠跳離中共的外交觀點:不排除用武力。其實中國人應該是反對用武力去對付中國人,既然臺灣是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民,更加不應該用武力對付。但沒有一張報紙會說反對武力侵臺。可以看到香港的報紙凡是討論到臺灣的問題就是講到統一的問題,而不是說臺灣的未來或前途問題,更加不是和平統一的問題。這是一個觀點上的狹窄化。」

杜耀明觀察到在探討中共政權最高層的政治鬥爭和路線鬥爭的報導方面相對也是少了,近期也有,但都是引用了日本的共同社、時事社或西方的紐約時報的觀點多一點:「最出色是林和立,但他在《南華早報》被改調另一個職位,最後要辭職。有人做過統計,由林和立離職後,相對以前10年,有關最高層政治鬥爭的報導是少了很多,我相信這不是一個巧合。」

此外,杜耀明指出香港媒體界出現的另一個現象是選擇性報導:「如對於法輪功的報導,可以看到沒有媒體報導法輪功,2,000人(退黨遊行)上街又如何!這清楚說明,中共有說法指法輪功是邪教,當時董建華狠到甚至想立邪教法,但因為國際輿論和很大的批評才臨崖勒馬。」

香港媒體採訪的盲點

對於對中共領導人,北京政府的批評也是相對地少了,杜耀明提到自80年代以來一些報紙自圓其說的講法,指北京有進步、經濟好了,批評自然少了。他不同意這種說法:「但我們看到即使經濟方面好了,但人權方面,現在國際人權機構都指出中國本身很多地方都是有待進步,還不時有惡化情況,對這些我們有沒有足夠的監察?單看維權律師所遭遇到的困境,我們是否有較大的關心?這是我們採訪的盲點,這些黑暗的角落,是港媒體沒法清楚透視出來。」

香港新聞自由收緊,杜耀明認為,97年並不是一個絕對的分水嶺:「因為其實在97年之前已經過渡,自我審查在之前已經有,只是在程度上、方法和規模上有所不同。所以97年前有很多報紙已經作準備,真正講及一些民主聲音的是《信報》、《蘋果》,間中有《南華早報》,其他的媒體已經很罕有,個別的報紙如《明報》可能是一個很中和的觀點,中和並不等於中立,它會講一下各種不同的觀點,盡量避免自己的觀點沾染到特別針對中共的批評。其他(媒體機構)更不用說,很大已經轉向北京的觀點。」

杜耀明指出,97年後香港經歷了一些經濟的危機,一些傳媒機構已經支持不下要出售,結果有很多賣家是與中共有關係的人,一收購,觀點的轉變是可以預期的,只是他們還打著中立的外表,但實際他們所講的東西都是中立、中產或代表一些親政府、親北京的觀點。」

自我審查是自保行為

杜耀明認為,自我審查不是一個自我修為的問題,而是一個新聞機構或新聞工作者要面對的一種外在的壓力或內部的壓力而作出的理性反應:「如果經常有類似抓捕香港資深傳媒人程翔的情況出現,讓每個到大陸做採訪的人都要很小心,這是一個很理性的、自我保護的行為,但有時是基於避免去觸怒一些權貴而作出一種自保的做法,有時是避免廣告上受損等等。另外,有一個新的趨勢,就是暴力的傾向是大了,看2004年3位名嘴鄭經翰、黃毓民、李鵬飛要『封咪』,那是一個暴力的威嚇,誰能做到這些事令威嚇那麼真實,讓那幾個當事人覺得那麼真實,覺得要走?」

經濟制裁亦是「不聽話」的媒體機構所面對的壓力,杜耀明說:「《蘋果》、《臺週刊》的經驗是沒有地產商的廣告,未能百分百確定是否中共叫地產商去做,但會覺得是有關係的。這是由過去間歇式的做法到現在長期間很穩定的做法。壹傳媒老闆黎智英自己講的,他在最近撰文中說,地產商對他們的制裁每年所造成的損失大概是2億元的廣告費,讓人覺得很奇怪的是過去兩年地產市倒好了一點,按理不應該沒有廣告的,這是一個估計。」

要用智慧和勇氣去做

面對自我審查問題所出現的各種現象時,杜耀明認為,是需要作出檢討的,但香港對於這方面的反省很少:「自我審查的壓力很大,這是客觀存在的,外在和內部的壓力都很大,但傳媒工作者不用自動投降……現在的做法讓新聞業界加高了難度,但不等於沒有得做,要更加大勇氣和智慧去做。」

作為大學教授,杜耀明指出,在大學的學習環境中,也存在著自我審查的現象:「在我的學生當中,有一些會堅持,有一些已經妥協,在學生當中很多時候是社會的反映,在報導同一條新聞,有些會堅持講了真相,有些會堅決叫大家不要講真相,也有我只能夠鼓勵那些講真相的學生,告訴他們是是很難得的,社會很需要他們。對於那些基於其他考慮不講真相的學生,我只能夠告訴他們我的看法。」

《大紀元時報》是形象鮮明的免費報紙,屬香港罕有完全不受中共利誘、不懼怕中共的媒體。不過,香港媒體在評論免費報紙時,都不會提及該報紙。圖為2006年初大紀元就其辦公室遭中共惡意破壞翌日的頭條報導。

媒體生態變推動自由

香港在回歸10年的今天,媒體界的自我審查越趨嚴重,但近年來網上媒體、免費報紙以及收費電視頻道的增加都續漸改變著香港的傳媒生態,從某種程度上也幫助推進香港的新聞自由。

香港獨立媒體網成員之一、香港基督徒學會總幹事胡露茜說,中共接管後,陸續不斷有類似的網上獨立的聲音出現,科技發展是一個因素,另外是公民社會的發展,在網上發展的空間是很寬闊的,例如在2003年71大遊行前也以多種不同的方式在網上鼓勵市民上街。這些網上獨立聲音在反映社會情況的彈性比傳統的媒體要大,也是民間獨立自主發展的一種體現。在主流媒體自我審查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的時候,也無形中鼓勵了這些獨立媒體的發展。

香港現時網上的獨立聲音包括:香港獨立媒體網、RebuildHK.com及一些網上電臺如Myradio等。

港府未開放大氣電波

而目前香港有兩家商營電臺:香港電臺及商業電臺,不過近期就出現「撐港臺」行動支持港臺轉型為公共廣播機構,因為港府打算將港臺「廢武功」,另立一家新的公營電臺。另外,香港政府一直拒絕發牌予民間經營無線電臺,香港民間電臺,以非牟利形式運作的電臺,於2005年10月3日起試播,但一直不獲政府發牌,並遭電訊管理局及警方兩次掃蕩。

據調查指98%的香港人有看電視的習慣,近年在香港的收費電視也如雨後春筍,除了本地兩家免費電臺外,收費頻道就有超過100個。香港政府暫定於2007年前完成使用數碼廣播服務。到時香港市民需要買一個數碼電視機頂盒,才能觀看到電視節目。據當局指可收看到「高清」的電視畫面。

中資收購香港電視臺

不過,中共國務院直屬企業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國安公司去年5月宣布將收購香港亞洲電視(ATV)22%股權後,中共中央電視臺(CCTV)又傳出將收購香港無線電視臺(TVB)32.49%股權的消息。

針對香港繼亞視被中資收購及央視準備收購TVB,胡麗雲指出,亞視在引進中資後,在報導敏感政治新聞,譬如香港大遊行時,一直採取避重就輕的,甚至不報導的方式處理。如果中資再干預另一家免費電視臺,將會嚴重影響香港市民知情權。

她說,為了捍衛香港新聞自由,香港政府應開放大氣電波,讓不同背景的財團在香港開辦電視臺及電臺,給市民提供多一個選擇,也避免電子媒體被中資控制後,箝制新聞自由。

此外,近年香港先後出現了多家免費報紙,包括《都市日報》、《大紀元時報》、《AM730》、《頭條》、《看中國》、《人民報》等。

有意見認為,免費報紙又稱作20分鐘報紙,以一截車程計算,垂手可得,看完即棄是其慣性,可以想像如果免費報紙大行其道,將令新聞資訊愈趨膚淺化,人們更是怠于思考,凡事不求甚解。

不過,免費報紙如《大紀元時報》、《看中國》、《人民報》則重於詳細新聞報導和評論分析,內容也包括中國大陸和中共政黨的實況報導,對自我審查的現象起到抗衡作用。

免費報影響香港大陸

《大紀元時報》總編郭軍說:「香港《大紀元時報》是一份每天發行5萬份的報紙,不僅在香港具影響力,現在每天往返中國的大陸人士也很關注這份報紙。中共恐懼香港大紀元流入中國還特別在海關徹查,防止遊客將香港《大紀元時報》帶入中國大陸。這說明,這份報紙在香港社會和中國都產生較大的作用和影響力。」

她指出,香港10年前,是全球的信息中心,全球大媒體都會在香港設立新聞中心,或辦媒體以便收集來自中國大陸和全球各地的在香港交匯的信息。10年之後,這個情況發生改變。媒體業因為大陸的生意、廣告、香港中資企業的廣告,加上中共在香港有意對媒體業進行黑色恐嚇,香港發生過「名嘴」被中共黑勢力毆打而被迫閉嘴的事件。

香港沒有真正新聞自由

郭軍說:「在今天的香港,《大紀元時報》和《新紀元週刊》是完全不受中共利誘、不懼怕中共的媒體。《大紀元時報》在印刷業最發達的香港,曾經一度因印刷業內人士恐懼中共報復而找不到印刷廠承印,《新紀元週刊》因為香港發行公司恐懼中共報復而不敢承接這份雜誌送報攤的業務。使得這樣一份品質優良的週刊,要靠香港市民作為義工來送報攤,因為人手的問題,雜誌不能在報攤上大面積和香港讀者見面。

這些事情在10年前的香港是無法想像的,中國人說,一葉知秋,不用多舉例,我們就知道今天香港新聞業實際是談不上有真正的新聞自由,這裡還不談媒體業因為恐懼中共報復和顧及媒體公司的利益『主動』過濾中共不願意看到的新聞。這類事情現在在香港新聞業比比皆是。」

郭軍認為,香港人在失去了新聞自由的同時,也正在失去精神的自尊:「其實,中共沒有那樣可怕,當年來勢兇兇的『二十三條』惡法,不也被香港人抵制了嗎?做人要有原則,香港《大紀元時報》和《新紀元週刊》不僅僅是媒體,在今天的香港,是支持香港正義、自由精神不倒的標桿,讓中共懼怕,給香港人帶來真相和福音,請港人珍惜這個媒體,同時這是香港的希望。」

来源:新紀元週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