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圖)

 2014-10-02 17: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激勵教育、迴避批評」慣出了一批輸不起的孩子。別人不能比自己強,一點點的小挫折都會成為他們自暴自棄的導火索。

孩子看似是爭強好勝,實則心理扭曲。這是家庭教育對孩子評價過於量化,只強調輸贏的必然結果。長此以往,勢必成為想贏怕輸的心理脆弱之人。

我是最棒 贏是理所當然

剛剛上小學的小光最近每天回家都是眼淚汪汪的,跟媽媽說以後不想上學了。這可急壞了小光媽媽,每天只能連哄帶騙地送小光去上學。幾番詢問,小光媽媽終於得知事情的原委:小光在班幹部評選中,沒能如願以償地評上文藝委員。

小光委屈地對媽媽說:「你不是說我是最棒的嗎?為什麼老師不讓我當文藝委員?」無論媽媽怎麼勸,小光就是想不通。小光媽媽看著孩子委屈的小臉,不禁感嘆:「從小被捧大的孩子現在‘輸不起’了!」

有不少家長認為,多多表揚和鼓勵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而批評會帶給孩子心靈創傷,甚至壓制兒童的天性。「賞識教育」成為了當下流行的教育模式。在讚揚聲中長大,是這一代孩子的特點。

小光作為獨生子,從一出生就成了家裡人的「眼珠子」。為了培養孩子的成就感,小光爸媽只要逮著機會就得誇誇:「我們家小光多才多藝,真了不起!」生怕孩子失去自信和興趣。逢年過節,來串門的親戚朋友都會讓小光表演幾個節目,多才多藝的小光被稱為「小神童」、「小天才」。聽到這些稱讚,小光爸媽的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

小光上幼兒園後,小光爸媽隔三差五就和幼兒園的老師「拉關係」,就為了給小光多爭取點「露臉」機會。幾次活動下來,小光成了幼兒園裡的「小明星」,覺得其他小朋友都不如自己。

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愛,盡量多給孩子褒獎,生怕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而親戚朋友礙於面子,更不會說孩子半句不好。成天泡在這些褒獎中的孩子,身上的優點被放大,而缺點被掩蓋,認為自己是全世界最棒的,不會輸給別人,只要聽到一丁點他們認為負面的評價,就會感到挫敗受傷。落敗,在他們的字典裡似乎找不到。

一點挫折 家長提前清除

父母期望孩子順利成才,不希望其遇到一點困難和挫折。這樣的父母被稱為「掃雪機父母」,他們替孩子清除前進道路上的所有障礙。父母心疼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把困難刻意從孩子的生活中排除出去,反而會好心辦壞事,讓孩子越來越「輸不起」。

6歲的樂樂平時喜歡和爸爸下跳棋,爸爸為了哄他高興,總是「放水」輸棋。樂樂贏了棋後,爸爸還要故作驚訝:「樂樂下棋比爸爸厲害多啦!」哄得樂樂咯咯直樂。但是時間長了,樂樂下棋只能贏不能輸有,只要一輸就大哭大鬧,衝著爸爸一直嚷:「這局不算!你耍賴!」直到贏了才能罷休。爸爸現在也不願意陪樂樂下棋了:「這孩子,太‘輸不起’了!」

當孩子沒有必勝的把握,他們就會感到焦慮和無助。面對困難,他們有的哭鬧,有的破罐破摔,更多的會像樂樂一樣,選擇逃避。「不是我贏不了,而是我不想做。」孩子會在潛意識裡這樣安慰自己。

「輸不起」的責任不在孩子 輸不起的是家長

曾有一檔電視節目,組織國內外小朋友一起比試,中國孩子一直保持領先,卻在比賽的最後關頭落後。中國孩子因為失敗而痛哭了起來,此時領先的國外孩子看著中國小對手也哭了起來——他是因為同情中國孩子而哭的。雖然中國孩子最終取得了勝利,可外國孩子贏在了愛心,贏在了情緒管理和價值判斷上。我們評價孩子時,重視的是可量化的分數、輸贏。這樣扭曲的評判方式反饋到了孩子的身上,讓孩子變得輸不起。

除此之外,我們對孩子的評價過於兩極化。孩子如果成績優秀,他/她身上的其他優點就被放大,而缺點被忽略,孩子被「捧上了天」;反之他/她身上的缺點會被放大,優點被忽略。這種「成王敗寇」的評價系統也讓孩子越來越輸不起。

在過去的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可以互補,「東邊不亮西邊亮」。而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這讓家長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孤注一擲,孩子必須打敗其他對手,否則就沒有「美好的未來」。孩子的輸不起,實際上也是家庭教育的輸不起。

這種孩子討人嫌

輸不起的孩子,「自我中心」的特點比較明顯。他們害怕比較,在意自己的內心感受。在熱播的《爸爸去哪兒2》中,楊陽洋平時非常溫和,可一旦遭遇失敗,他就特別痛苦,怎麼都哄不好。他的父親楊威是競技體育選手,家庭的影響讓他對輸贏的概念特別強烈。當這樣的孩子被別人否定的時候,性格弱點就會暴露出來。

輸不起會造成孩子的人際關係緊張。誰也不會喜歡成天比較、咄咄逼人的人,周圍的人會受到這種負面情緒影響,感到「很累」。

輸不起的心態,還會對孩子的自我價值判斷產生影響。贏了就有價值,輸了就沒有價值,極端化的評判標準和明顯不屬於這個年齡的壓力折磨著孩子。如果他們認為自己不具有價值,就會變得自卑,嚴重的還會產生反社會心理:在現行的規則下不能獲勝,那我就要破壞規則。

家長不比了 孩子就好了

孩子輸不起的心態來自社會和家庭,要想解決也必須從社會和家庭入手。

目前社會中這種激烈競爭的情況不會一直持續,孩子的成長環境會有所改善。比如幾十年前人們攀比自行車,現在不會有人在意;近年來人們攀比汽車,現在也有所淡化了。這是社會發展的結果。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