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歷史記載,宣德三年,皇帝下旨鑄銅爐,合計一萬八千餘件,現竟然失落得幾乎無跡可尋,就連臺灣的故宮博物院,也僅收藏了四座。其實,當時宣爐除了供御用外,也用來分賜給諸王、臣下及京內各郊祭壇,甚至於各地的聞名寺院,分布得非常廣泛,然而在改朝換代之際,許多宣爐(包括後仿爐和私款爐),不但失散了, 甚至於銷毀,至今宣爐已成為可遇不可求的珍品,後仿爐、私款爐亦珍貴。原因是宣爐在短短的四五百年間遭到了多種劫難。
一、崇禎鑄錢
崇禎是明朝最後一朝,內優外患,連年戰爭,國庫空虛,崇禎曾將內府庫藏的歷代各種銅器,全數發給寶源局,拿去熔鑄錢幣,其中包括上古三代及宣德年間的銅器。
二、咸豐鑄錢
清代咸豐年,亦是內憂外患,連年戰爭,國庫空虛,為了發行錢幣,不惜把皇宮、內廷保存的各種銅器(包括皇室歷代舊藏的銅爐、薰爐、銅龜鶴等)毀掉用以鑄錢。
三、抗日戰爭時期
日本人做槍炮缺乏銅料,於是在中國各地蒐集銅器,熔化後改做槍炮。如北京大慧寺內正殿原有高達十幾米的銅觀音像,在民國時期被日本人毀掉,換成了木製觀音像即是一例。
四、民間所藏銅爐的三次大劫難
第一次是在1950-1953年「抗美援朝」時,戰爭需要大量的槍炮彈藥,便發動民間收集「舊銅」,從各地所收集來的舊銅器中,自然有不少的銅爐。
第二次,1958年大躍進大煉鋼鐵時,全民徵集銅鐵,老百姓家裡的銅器,如銅盆、銅鍋、銅杓、銅爐等都貢獻出來了。
第三次,是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各種古舊銅器,包括銅爐,自然作為迷信品「破四舊」被收集到銅材廠熔掉。雖然後來經文物部門揀選出不少,但已被熔化的自然也不在少數。這是建國後三次銅爐大劫難。
五、銷洋莊
幾十年來東西方的海外買家都大談考古學,爭相購買明清銅爐,然而有些人只會要求銅質精美,卻不懂欣賞皮色的美麗,一些商人為了迎合買家,竟把舊爐磨成嶄新的爐,破壞了不少好爐子。
六、敷色
有些玩家專門講究爐色的絢爛,於是一些商人又將色皮剝蝕晦暗的舊爐,重新敷上色皮,破壞了原爐的美。
七、鑿底
有些好爐,往往厚重,一些世俗的人懷疑是純金鑄造,就鑿底部來化驗,破壞了爐。或有部分銅爐的爐身鍍了數量相當可觀的黃金,人為地「殺雞取卵」。
正因為明清銅爐歷史上經歷諸多劫難,損失慘重,造成今日真宣德爐已成鳳毛麟角,後仿爐和私款爐亦成為珍罕的歷史文物。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