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聖石專欄】古代的家訓(圖)

 2014-09-18 09:2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自古講究門風,注重庭訓、家教,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中固有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禮義廉恥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美德和品質教育,歷史上有許多傳世的家訓影響後代深遠。這些歷朝歷代的著名家訓家規,其撰寫者以其人生的經驗,以詩歌、散文、格言、書信等各種形式,諄諄教誨後世子孫。

據考證,家訓於先秦時代就已出現,周文王四子周公旦首開中國傳統家訓之先河。至南北朝時期的《顏氏家訓》,則被認為是中國仕宦家訓真正成熟的標誌。

北齊士族顏之推,山東琅琊臨沂人,曾在北齊和周做官。為了告誡子孫不可自恃門第、驕逸怠惰,同時也希望子弟能將士族門風維繫不墜,他結合自己從小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經歷,寫下洋洋灑灑七卷二十篇,約四萬多字的《顏氏家訓》,「質而明, 詳而要,平而不詭」,不僅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而且講如何為學,反對高論空談,不務實際的風氣,其涉及的內容包括歷史、文學、訓詁、文字、音韻、民俗、社會、倫理、教育等,反映了顏之推的全部社會思想。這部家訓在其後的一千三、四百年間被傳誦不息,受到各界推崇。顏之推的苦心沒有白費,顏家子孫果然爭氣。他的孫子顏師古是唐朝注《漢書》的大學問家,五世孫又出了譽滿書林的顏真卿和著名政治家顏杲卿。

中國傳統家訓儘管涉及領域極其廣泛,但核心始終是圍繞教子立身、睦親治家、處世之道三個方面展開的。

北宋名臣司馬光所著《家範》,廣泛收集了治家有方的實例,系統闡述家庭倫理關係、治家原則以及修身處世之道,被歷代推崇為家教的範本。司馬光認為,儒家所提倡的「齊家治國平天下」,治家是本,是根基,如果連自己的家庭事務都處理不好,更談不上治理國家、平定天下。

南宋學者袁採的《袁氏世範》,以儒家之道為依據,義理精微,涉及讀書修身、敬業、重賢、尊老愛幼、治家理財、人倫之道、處世之道等多方面,「敦厚而委曲,習而行之、誠可以為孝悌,為忠恕、為善良,而有士君子之行矣」。

南宋大儒朱熹撰《朱熹家訓》,倡導家庭親睦、人際和諧、重德修身。家訓中首先強調「修身」,其次是「齊家」,包括對老人、孩子、妻子、兄弟、僕人的對待之道,再外圍是「睦族」,體現了儒家經典《大學》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清初朱柏廬所作《朱子治家格言》,亦名《朱子家訓》,以「修身」、「齊家」為宗旨,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從日常生活各方面勸人勤儉持家,安分守己。

清朝曾國藩,以「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為座右銘,雖在朝為官,權傾一時,卻經常關心家人的生活教養情況,常以家書關照、培育子弟的道德倫理思想。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家訓」作為中國古人進行家教的文字記錄,是留給我們的一大筆寶貴的文化遺產。中華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在以「重德修身」為核心內容的古代家訓中也得到了發揚和傳承。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