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嫖娼事件中的「遊街」與「群眾」(圖)

 2014-09-18 06:2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4年09月18日訊】微博和微信最近被「導演王全安嫖娼事件」刷屏,這種千夫所指的輿論聲勢,儼然就是一場新時代的遊街示眾——王全安和妻子張雨綺被有關部門五花大綁,一些氣急敗壞的圍觀者向他們扔去臭雞蛋,就連他們的舊愛新朋也被逼著表態;那些如同打了雞血的段子手們,則亢奮地編一些低俗的段子給這起風波澆油添柴。

按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的通報,王全安涉嫌賣淫嫖娼被拘源於「群眾舉報」。經常看新聞的人估計都已留意到,從捲入吸毒醜聞的李代沫、寧財神、房祖名、柯震東,到召嫖被抓的薛蠻子、黃海波,都栽在了「群眾舉報」上。無論你犯事時身在酒店、家中還是工作室,眼睛雪亮的「群眾」總能精準地掌握線索。

常有人說,公眾人物影響力大,要對追隨自己的粉絲負責,要做社會榜樣。這種論調聽上去無比正確,暗含的邏輯卻是——喜歡公眾人物的人都沒有理性判斷能力,他們吸毒、嫖娼也會將粉絲「帶壞」。可實際上,與這種潛在的負面影響相比,更令人憂懼的是目前這種輕車熟路的「遊街」做派和「群眾舉報」模式。

有關部門將嫖娼案公開化,第一時間曝光各種細節甚至現場視頻,初衷可能是以儆傚尤,並宣示一種官方認定的「道德正確」。在鼓動網友向被遊街者吐口水之時,有關部門無異於在公共空間炫耀權力肌肉,而涉案人員則被動地成為了反面教材和教化工具。在這個過程中,行政權力對個人權利的踐踏幾乎毫無顧忌。

諷刺的是,使用「遊街」做派的負效應很明顯,最終取得的效果往往與初衷南轅北轍。大張旗鼓的批判,或許會讓捲入醜聞的公眾人物聲譽受損,但也會讓一些部門丟掉自己的底褲——只要釐清這些「遊街」事件的始末,人們就會看出權力機構對法治原則的破壞和踐踏。隨著時間推移,那些在私德上有瑕疵的公眾人物會慢慢從醜聞的泥沼中爬上岸,但普羅大眾對法治的信心卻可能越來越弱。

至於頻頻拿「群眾舉報」當武器,也絕對不是什麼高明的把戲。如果我們身邊真的潛伏著那麼多「火眼金睛」的「群眾」,他們覺悟極高,甘願充當某些部門的耳目,時時揣著一個小本子記錄可疑的人和事,並時刻向某些部門舉報,這樣的現實真是讓人「細思恐極」;而如果這些「群眾」根本不存在,有關部門的線索是通過其他一些非常途徑所取得的,只會讓真正的群眾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倡導主流價值觀並無不可,但倡導的手段卻有高下之分。熱衷於朦昧時代遊街示眾的那一套,或者企圖用明星吸毒、名人嫖娼這種事兒來攪渾輿論、轉移視線,只會讓自己越發顯得拙劣。依法治國的口號已經喊了多年,據說即將召開的四中全會也將以此為主題,有關部門早該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了。

提升公共治理的水平,少一些漏洞百出的謊言,不低估公眾的智商,這很重要。否則,每次在讓一些犯了事的公眾人物「遊街」的同時,也在讓自己「示眾」。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晶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