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品 令人驚嘆──中國千年木橋(組圖)

建於近1000年前、仍在使用的老橋。仍然矗立不到,仍然每天使用——在中國,將近1000年前建造的木拱橋展示了創造它們的工匠們的精湛技藝。


鸞峰橋


楊梅洲橋

驚人的建築:楊梅洲橋和鸞峰橋是「編梁技術」造橋技術的典型例子,橫樑由兩端的支柱支撐。

這些木橋懸浮在兩岸植物茂盛的河上,由周圍環繞著的樹木建造而成,如今在中國東南海岸的福建省和浙江省,它們仍然是當地居民生活中功能齊全的一部分。


一位路人正穿過楊梅洲木拱廊橋,該位於壽寧縣下黨鄉,建於明朝時期。

在中國的100多座木拱廊橋中,有19座位於福建省壽寧縣——包括下黨鄉的鸞峰橋和楊梅洲橋。此外,位於福州市棠口村的千乘橋,也在福建省,更加古老,該橋建造於南宋時期(1127-1279)。

這座橋長達62.7米,寬4.9米,幾經重修,但仍然保留了中國古代建造藝術的形象。這種橋樑的建造依靠熟練的技術,由經驗豐富的木匠工頭帶領一隊木匠完成。


詩情畫意:鸞峰巧,木拱廊橋,位於中國東南部的下黨鄉。

這種技藝通過師傅教授學徒、師傅教授家族內通過嚴格程序達成一致的宗親等方式從一代傳到下一代。因此,宗族在木拱廊橋的建造、維護和保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橋在它們所建造地區的文化生活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們為當地居民提供了聚會的地方,在這裡人們可以交換信息、祭拜以及娛樂。

年復一年:維護這些橋所需的技術與智慧一代一代流傳下來。這些橋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它們全都是通過「編梁技術」、榫眼和榫接頭等核心技術純手工建造。

木匠師傅根據周圍的環境通過一系列的拱來完成橋的設計,走廊則有許多不同的風格,這取決於橋的用途。為了建造橋拱支撐,「編梁技術」得以應用,三排木樑組成拱支撐系統,而在上層五根短梁合在一起與上層拱繞在一起形成支撐。連接整個橋的木頭放置在末端的接合處,以使橋成為一個堅實的整體。

在橋的建設中,需要使用一些傳統的工具,如魯班尺、鋸木架、斧頭、鑿子等。

一窺過往:這些橋為我們提供了窺探中國過往歷史的機會,在現代化的今天它們仍然為這片土地服務。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