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做完這些事後 要多喝水

 2014-07-03 19:4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眾所周知,生命離不開水。專家建議正常情況下,每天喝6∼8杯(每杯大約200毫升)水比較合適。其實,6∼8杯水並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數字,喝水的量也需要根據特殊情況進行調整。如果做了下面這些事的話,機體更容易缺失水分,所以要及時補水!

1、攝入太多鈉

攝入的鈉太多,腎臟需要把多餘的鈉排出去,就需要很多水陪著一起出去。所以,一旦鹽(氯化鈉)吃多了,咸菜吃多了,或者味精(穀氨酸鈉)、雞精(穀氨酸鈉、氯化鈉和核苷酸鈉)吃太多,都會感覺口渴。

攝入太多鈉還會導致高血壓、唾液分泌減少、口腔黏膜水腫等。所以這個時候一定要及時補水。

2、攝入高蛋白質

蛋白質吃得太多,多餘的氨基酸就要轉變成尿素,然後從腎臟排出去,也會同時損失不少的水,因為人體不能直接排出氮肥那樣的尿素晶體。所以雞鴨魚肉吃多了,人也會容易比較渴。所以肉類和其它高蛋白質食品吃太多的時候,也要注意補水。

當然,這樣也會增加腎臟的負擔,所以腎功能障礙的人蛋白質攝入也不能過量。

3、吃辣後

吃辣容易引起咽乾唇裂等症狀,更要注意補充水分。

除了白開水外,菊花茶、酸梅湯等是不錯的「滅火器」。喝杯酸奶或牛奶,不僅可以解辣,同時還能清熱。

4、運動後

運動會消耗人體的熱能,也能快速消耗掉身體內的水分,常常使人覺得口乾舌燥,所以在運動之後應該及時的補充水分,但是運動之後怎麼科學喝水也是需要注意的。

運動後最好喝白開水,綠豆湯還有淡鹽水都很好,這些不但能夠解除解熱,能夠在第一時間補充身體流失大量的汗同時丟失的鈉。一次飲水量一般不應超過200毫升,兩次飲水至少間隔15分鐘。另外飲水速度要慢,不可過猛。

5、按摩後

經足部按摩後,所有內臟組織的新陳代謝加強,血液濃度增加,機體自然地要求補充水分,以幫助腎臟排除體內脂肪、蛋白質等分解代謝時產生的毒素。

但按摩前後切忌喝冰冷的水,以免寒氣在體內凝滯,影響氣血的循環,視當時的需要酌量飲用,不需刻意撐得肚飽腹脹,甚至噁心嘔吐反而不好,過去為了鼓勵多喝水,所以強調按摩前喝500毫升開水,按摩後再喝500毫升溫開水。

6、吃完感冒藥

服用含解熱鎮痛成分的抗感冒藥或是抗炎鎮痛藥的患者,如果病情需要大劑量或是長期服用,很可能會造成部分患者出現腎損害,此時就要通過多喝水來達到「稀釋」毒性的作用。因此,用藥期間一定要多喝水,不僅要用兩百毫升溫水送服,平時也要多喝水。

但僅喝兩三口水的服藥方式是錯誤的,正確的方法是用兩百毫升溫水送服,飲水量相當於喝1杯水。

7、喝完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中含有大量的色素、添加劑、防腐劑等物質,這些成分在體內代謝時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喝碳酸飲料會越喝越覺得渴。

所以喝完碳酸飲料,應該也要多點喝水。

8、洗完澡後

洗澡的時候身體的毛孔擴張 水分會大量的流失,所以很多人洗完澡後都會有口渴的感覺。

所以,洗澡後應該要馬上補水分, 如果有泡澡習慣的人,則應該在洗澡前先喝一大杯水,以免在浴室停留太久,流失過多的水分,輕者也會發生呼吸困難、休克的現象。

9、開了空調

空調房內空氣乾燥,容易造成人體水分流失,鼻腔等處黏膜過干,甚至引發支氣管炎。因此,在空調房逗留超過半小時以後,就要及時補充水分,白開水、礦泉水、檸檬水等即可,水溫以40℃左右為宜。

10、便秘

如果糞便在大腸內停留時間過長,其所含水分被大量吸收,就會使大便難以排出。要排便通暢,就要多喝水,使腸腔內有充足的、能使大便軟化的水分。

要注意的是,便秘的時候喝水最好大口大口地喝(即喝滿口),吞嚥動作快一些,但不能喝得過急,這樣水能夠盡快地到達結腸,同時刺激腸蠕動,從而使大便及時排出體外,達到有效改善便秘的目的。

健康鏈接:日常喝水牢記4個數字

專家建議牢記這5個數字,讓身體喝夠水。

1200毫升。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程義勇教授表示,2000毫升是人體一天所需要的水分總量,食物中可提供很大一部分,成年人每日需飲水至少1200毫升,也就是兩瓶礦泉水。

21分鐘。這是水進入全身細胞的時間。掌握好後可進行自我調節,比如飯前半小時喝水,有助於消化。

25度。25∼37℃的水對人體健康最有利,太涼或太燙的水都不適合長期飲用。

5次。人體每天須排掉1400∼1500毫升的尿量。膀胱每次的儲存量大約是200∼300毫升,因此,每天去5∼7次洗手間,才表示喝夠了身體所需的水分。

来源:愛美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