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聽不見你的話(圖)

 


(網路截圖)

每次帶小女兒去鄰居家時(家中有個和女兒同齡的女孩),總是離著很遠就聽到那家孩子媽媽和外婆沖孩子大喊的聲音,這幾次去看到另一鄰居家的一個二三十歲的女孩也在那家,幫著一起喊,一起管教孩子,甚至拿著一根棍子嚇唬孩子。

我發現,那孩子無論幹什麼,大人的嘴都不放過她,一直大聲說孩子這樣不乖那樣不乖,她們的嘴就沒休息過,幾乎一刻不停,因為孩子也是一刻不停地在動。

女兒習慣了去鄰居家玩,我最近幾次去後如果在室內,呆幾分鐘我們就離開,因為受不了那樣的喊聲、罵聲、批評聲。我是個對聲音很敏感的人,所以聽到那樣的聲音我會不舒服,同時,我也不願意我的孩子看到別人家的父母那樣教育孩子。

有件事情大家一定很有共鳴,那就是現在的孩子耳朵不管用!很多很多的孩子,大人說話他就跟聽不到一樣,真的是全當耳旁風。有的孩子儘管已經跟他說反覆說了幾遍同樣的話了,他貌似還是沒聽到,但如果拉一下孩子,看起像清醒後,問他聽到沒,其實他又聽到了,但這話就是很難進入到孩子的意識裡。

現在有一些母親在最初帶孩子的幾年滿懷熱情,看孩子橫豎都可愛,但當孩子長到四五歲時,就開始頭疼了,因為發現有很多問題了,比如專注力不好、聽不進去話……當孩子上小學後,孩子的問題更突出後,有的母親甚至恨自己,當初真不該生下這個孩子!

人們在提到自己孩子的優缺點時,我們總是習慣於從遺傳上去找原因。我非常相信遺傳的力量,但是孩子的成長環境對他的影響,尤其是生命中前三年(甚至前七年)的成長環境可以決定孩子的一生。

我在帶我大女兒時也話多,倒不是吵什麼念什麼,但會有意識地說話。那時以為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同時加強親子間的溝通。現在想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確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廢話也多說。同時,親子溝通跟語言能力跟說話多少並不直接相關。

人們說「生個孩子瘋三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得不停地說說說,旁人可能不知道說什麼,但媽媽知道,媽媽以為孩子也知道。

那些長大些後耳朵不管用的孩子啊,小時聽了太多不需要回應的話,他在一兩歲甚至幾個月時就知道成人就是愛那樣地不停地說,並不需要小孩子回應的,當然,聽不聽也就不重要了。孩子的耳朵早就在大量的語言「攻擊」下關上了!他們不止對母親(帶自己的人),他們是對這個世界關上了耳朵!

我三年半前在籌備愛彌兒時感冒後就聲音嘶啞,甚至幾度失聲,只能用筆紙交流。幾個月後去檢查才知道聲帶的問題問題,我沒敢做手術,採取了保守治療。其實,從我大學畢業當老師起,慢性咽炎的病就一直困擾著我,說話一直是個問題。當聲帶出問題做檢查時,結果如下:慢性咽炎、聲帶小結、聲帶肥厚。

後來我選擇在一家非常有名的私人診所治療,很有效果,但不能斷根。無論是大醫院的醫生,還是這個私人診所的醫生,都告訴我唯一的辦法是不說話和少說話,即便是做了手術都必須如此。

從那時起愛給女兒講故事的我極少講故事,也是從那時起,我開始擔心我的願望是否還有機會實現。因為,大家都知道,當老師就靠嘴巴講話來傳遞思想和知識,聲音對老師來說是多麼重要的工具啊!因此我以為我這一輩子都當不了幼兒教師了呢,還想過如果自己當老師得找一個能代我說話唱歌的老師——反正這是一件難度相當大的事。

後來在學習過程中才知道,在華德福教育理念之下,當老師的人就是要少說話多做事!不僅僅是老師,還有母親,或者是其它帶孩子的人都要少說話多做事!

我們想一想,7歲前的孩子學習方法是什麼?是靠老師和家長的嘴巴講授知識嗎?不是,他們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是模仿,他們的模仿能力令人類驚嘆——所以,做為帶孩子的人,我們說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做的,包括做事和做人!

如果我們告訴孩子過公路必須走斑馬線不能橫穿公路,還講了其中的大道理,但是,自己卻橫穿公路——這讓孩子如何能明白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言行不一?

講太多話會引發孩子的邏輯思考,過於喚醒孩子。我家老二就是一個自我入駐比較早的孩子,一位華德福老師見過她後給我提建議,讓我請一個話比較少有些內向的阿姨幫忙帶她——這正中我下懷。

去年有段時間,一位華德福老師住在我家裡,有一天我們外出散步,看見新奇的東西我就喊孩子看,這位老師對我說:「你的話怎麼這麼多啊!」我看見紅梅開放了,喊孩子看,她又說我:「讓孩子自己發現就好了!」當她說我話多時我明白了她的用意,但我笑著反駁她:「你還覺得我話多啊,我其實說得夠少了!」

以我的學習和成長,以及對兒童的理解,和孩子在一起時,我說的話真的不多。但是,當經過這位老師的提醒,我開始變得有意識起來,發現自己確實話不太多,但是,還可以更少,因為還有很多可以不說的廢話。

當我這樣變得有意識後,直到現在,已經半年多的時光了,我每天都還在說這些廢話,有時不止是廢話,還有對孩子的判斷。比如昨天,一孩子總是在揀起玩具後用力地扔、摔。又一次後,我抓住了這個男孩的手,忍不住地傾倒出了我內心的判斷:「你這孩子今天怎麼總這樣啊!」——話一出口我就後悔,這一句話就不應該說,是廢話!同時,這其中有對孩子的判斷,或者說是貼標籤。我能找到至少兩個處理這件事的方法,都比說這句話好無數,但在那個當下,就脫口而出了。

當我每天都在犯錯和糾錯時,我就很想將我的經歷(經驗)分享給一些母親,希望我們在育兒道路上都能不斷成長,都能少走彎路。

我現在帶的班裡有10個孩子,其中7個男孩,有兩個未滿3歲,有一個才滿3歲,剩下的分別是3歲半、4歲半、5歲多和6歲。女孩分別是3歲、3歲半和5歲多。我是主班老師,班上所有孩子和配班老師都在我的帶領下工作和生活,班上的歌曲、手指謠、故事、晨圈和主題活動等全都是我一人帶,發言人當然也主要是我——在這種情況下,進班快半年了,我並沒有因為帶班出現過聲帶問題。我每天都在有意識地控制說話的量,但同時,我也發現,我的廢話還有,也不算少,仍在努力糾正中(一種每天都在和自己較勁的感覺,呵呵)。

我現在聲帶出問題的固定時間是園裡做活動的時候,尤其是去年以前(今年更有意識些),只要有工作坊或者一些華德福老師的工作指導,哪怕只兩天的時間,人家走後我都得好好休息一下,因為一般在人家來的第二天我聲帶就撐不太住了。外來老師我基本上是除了睡覺其它全陪,陪同的過程中我會帶著很多問題向對方請教,同時對方一般也會主動瞭解納溪園的情況。一去一來的,話就比較多,只要稍多一點,聲帶的疲勞症狀就一定會出現,如果不適時注意休息,接下來的情況就是失聲,若干天說不出話來也不能說話。

這麼一比較,可見我在教室內說話還是相當少的。尤其是我每天上班帶別人家的孩子下班就帶自己家的兩個孩子——我生活的全部,每天24小時,都至少帶2個孩子。但我並沒有因此而出現聲帶問題。

我是個對聲音相當敏感的人,我非常怕經歷一種場合——就是有幾個孩子和大人在一起的場合,我不止是因為聲音而受不了,還因為,當我發現成人的各種聲音湮沒了孩子的時候,對孩子來說不僅是成人的聲音壓抑了他們,還有,我覺得那空間裡沒有孩子可生存的地方,都已經被成人的聲音擠滿了,沒有孩子的地方了,孩子就要窒息了——就像我看到擠滿成人的電梯間裡,幾個站立的孩子被擠得幾乎無法找到空間堅持下去的感覺。尤其是越小孩子的家長帶著孩子話越多,如果是一群小孩子的家長帶著一群小孩子,那場景真的很可怕,我很可憐那些身處其中的孩子。

有很多很多的人琢磨著讓0∼7歲階段的孩子學習什麼,如果家長真的瞭解孩子,真的希望孩子將來健康和有智慧,那麼我們就應該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是模仿,模仿他環境中的一切!對孩子的健康和智慧來說最重要的除了吃健康的食物外,就是讓其有時間、空間和材料自由玩耍。孩子的生活節奏會影響到孩子物質身體的健康和自我意識的入駐,一定要讓孩子過上有規律的家庭生活。在這一切當中,我們的嘴巴在哪?要教孩子什麼?一切的一切,就讓兒童自己學習吧,他們是需要引導的,但這樣的時候應該都不是特別多的,如果我們能做好我們自己的話。

還有一點,我認為與此相關並可以分享的是,孩子不需要成人一直陪著,孩子需要屬於自己的時光。就像我們成人,需要獨處,只和自己在一起,這樣才能消化一些東西。孩子每天都需要一些安靜的只屬於自己的時光,家長們盡量不帶孩子去公共場所,比如廣場、超市,也不帶孩子參加非孩子的聚會。孩子應該儘可能呆在家庭裡,過和諧穩定的家庭生活。在家的時光,孩子不需要父母一直陪著,同時父母將家務交給阿姨或老人來做。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就是父母,他父母的樣子就是他長大以後的樣子,父母要提供一個好的樣板給孩子。過去的父母在家做什麼?主要是做飯、打掃衛生、做些手工活、種園子等,父母應該向孩子展示真實的生活狀態,不需要刻意而為。所以父母在家就應該做家務,孩子當幫手或自己玩耍,這樣孩子的生活才安靜安定。

少說話,多做事——帶孩子的人,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阿姨和老人,如果都能意識到這一點,並且努力卻做的話,那他們的孩子的童年一定會因此而美好更多,他們可以更好地成為自己!

後記:寫完本文後我又想起一件事,就是很多家長很尊重孩子,凡事喜歡跟孩子商量,並且喜歡給孩子講道理——這樣的做法其實與我們要給孩子的真正適合他們的尊重是偏離甚遠的。

尊重是指對孩子人格的尊重,是把孩子當做是僅僅是借我們身體而來的生命個體。很少有事情是需要跟7歲以前的兒童商量的,成人就是他們的自我,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帶給孩子就OK;講道理的做法也不太合適,跟孩子沒有道理可講,覺得是適合孩子的做就是了,不需要講,孩子也聽不懂太多道理,兩三句足矣。給孩子講太多的道理和知識帶來的結果是,孩子更會講道理,並且,會破壞孩子對周遭環境的好奇心和熱愛。就讓孩子做孩子吧,不做小大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