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截图)
每次带小女儿去邻居家时(家中有个和女儿同龄的女孩),总是离着很远就听到那家孩子妈妈和外婆冲孩子大喊的声音,这几次去看到另一邻居家的一个二三十岁的女孩也在那家,帮着一起喊,一起管教孩子,甚至拿着一根棍子吓唬孩子。
我发现,那孩子无论干什么,大人的嘴都不放过她,一直大声说孩子这样不乖那样不乖,她们的嘴就没休息过,几乎一刻不停,因为孩子也是一刻不停地在动。
女儿习惯了去邻居家玩,我最近几次去后如果在室内,呆几分钟我们就离开,因为受不了那样的喊声、骂声、批评声。我是个对声音很敏感的人,所以听到那样的声音我会不舒服,同时,我也不愿意我的孩子看到别人家的父母那样教育孩子。
有件事情大家一定很有共鸣,那就是现在的孩子耳朵不管用!很多很多的孩子,大人说话他就跟听不到一样,真的是全当耳旁风。有的孩子尽管已经跟他说反复说了几遍同样的话了,他貌似还是没听到,但如果拉一下孩子,看起象清醒后,问他听到没,其实他又听到了,但这话就是很难进入到孩子的意识里。
现在有一些母亲在最初带孩子的几年满怀热情,看孩子横竖都可爱,但当孩子长到四五岁时,就开始头疼了,因为发现有很多问题了,比如专注力不好、听不进去话……当孩子上小学后,孩子的问题更突出后,有的母亲甚至恨自己,当初真不该生下这个孩子!
人们在提到自己孩子的优缺点时,我们总是习惯于从遗传上去找原因。我非常相信遗传的力量,但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对他的影响,尤其是生命中前三年(甚至前七年)的成长环境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
我在带我大女儿时也话多,倒不是吵什么念什么,但会有意识地说话。那时以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同时加强亲子间的沟通。现在想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确实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废话也多说。同时,亲子沟通跟语言能力跟说话多少并不直接相关。
人们说“生个孩子疯三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得不停地说说说,旁人可能不知道说什么,但妈妈知道,妈妈以为孩子也知道。
那些长大些后耳朵不管用的孩子啊,小时听了太多不需要回应的话,他在一两岁甚至几个月时就知道成人就是爱那样地不停地说,并不需要小孩子回应的,当然,听不听也就不重要了。孩子的耳朵早就在大量的语言“攻击”下关上了!他们不止对母亲(带自己的人),他们是对这个世界关上了耳朵!
我三年半前在筹备爱弥儿时感冒后就声音嘶哑,甚至几度失声,只能用笔纸交流。几个月后去检查才知道声带的问题问题,我没敢做手术,采取了保守治疗。其实,从我大学毕业当老师起,慢性咽炎的病就一直困扰着我,说话一直是个问题。当声带出问题做检查时,结果如下:慢性咽炎、声带小结、声带肥厚。
后来我选择在一家非常有名的私人诊所治疗,很有效果,但不能断根。无论是大医院的医生,还是这个私人诊所的医生,都告诉我唯一的办法是不说话和少说话,即便是做了手术都必须如此。
从那时起爱给女儿讲故事的我极少讲故事,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担心我的愿望是否还有机会实现。因为,大家都知道,当老师就靠嘴巴讲话来传递思想和知识,声音对老师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工具啊!因此我以为我这一辈子都当不了幼儿教师了呢,还想过如果自己当老师得找一个能代我说话唱歌的老师——反正这是一件难度相当大的事。
后来在学习过程中才知道,在华德福教育理念之下,当老师的人就是要少说话多做事!不仅仅是老师,还有母亲,或者是其它带孩子的人都要少说话多做事!
我们想一想,7岁前的孩子学习方法是什么?是靠老师和家长的嘴巴讲授知识吗?不是,他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模仿,他们的模仿能力令人类惊叹——所以,做为带孩子的人,我们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做的,包括做事和做人!
如果我们告诉孩子过公路必须走斑马线不能横穿公路,还讲了其中的大道理,但是,自己却横穿公路——这让孩子如何能明白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言行不一?
讲太多话会引发孩子的逻辑思考,过于唤醒孩子。我家老二就是一个自我入驻比较早的孩子,一位华德福老师见过她后给我提建议,让我请一个话比较少有些内向的阿姨帮忙带她——这正中我下怀。
去年有段时间,一位华德福老师住在我家里,有一天我们外出散步,看见新奇的东西我就喊孩子看,这位老师对我说:“你的话怎么这么多啊!”我看见红梅开放了,喊孩子看,她又说我:“让孩子自己发现就好了!”当她说我话多时我明白了她的用意,但我笑着反驳她:“你还觉得我话多啊,我其实说得够少了!”
以我的学习和成长,以及对儿童的理解,和孩子在一起时,我说的话真的不多。但是,当经过这位老师的提醒,我开始变得有意识起来,发现自己确实话不太多,但是,还可以更少,因为还有很多可以不说的废话。
当我这样变得有意识后,直到现在,已经半年多的时光了,我每天都还在说这些废话,有时不止是废话,还有对孩子的判断。比如昨天,一孩子总是在拣起玩具后用力地扔、摔。又一次后,我抓住了这个男孩的手,忍不住地倾倒出了我内心的判断:“你这孩子今天怎么总这样啊!”——话一出口我就后悔,这一句话就不应该说,是废话!同时,这其中有对孩子的判断,或者说是贴标签。我能找到至少两个处理这件事的方法,都比说这句话好无数,但在那个当下,就脱口而出了。
当我每天都在犯错和纠错时,我就很想将我的经历(经验)分享给一些母亲,希望我们在育儿道路上都能不断成长,都能少走弯路。
我现在带的班里有10个孩子,其中7个男孩,有两个未满3岁,有一个才满3岁,剩下的分别是3岁半、4岁半、5岁多和6岁。女孩分别是3岁、3岁半和5岁多。我是主班老师,班上所有孩子和配班老师都在我的带领下工作和生活,班上的歌曲、手指谣、故事、晨圈和主题活动等全都是我一人带,发言人当然也主要是我——在这种情况下,进班快半年了,我并没有因为带班出现过声带问题。我每天都在有意识地控制说话的量,但同时,我也发现,我的废话还有,也不算少,仍在努力纠正中(一种每天都在和自己较劲的感觉,呵呵)。
我现在声带出问题的固定时间是园里做活动的时候,尤其是去年以前(今年更有意识些),只要有工作坊或者一些华德福老师的工作指导,哪怕只两天的时间,人家走后我都得好好休息一下,因为一般在人家来的第二天我声带就撑不太住了。外来老师我基本上是除了睡觉其它全陪,陪同的过程中我会带着很多问题向对方请教,同时对方一般也会主动了解纳溪园的情况。一去一来的,话就比较多,只要稍多一点,声带的疲劳症状就一定会出现,如果不适时注意休息,接下来的情况就是失声,若干天说不出话来也不能说话。
这么一比较,可见我在教室内说话还是相当少的。尤其是我每天上班带别人家的孩子下班就带自己家的两个孩子——我生活的全部,每天24小时,都至少带2个孩子。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声带问题。
我是个对声音相当敏感的人,我非常怕经历一种场合——就是有几个孩子和大人在一起的场合,我不止是因为声音而受不了,还因为,当我发现成人的各种声音湮没了孩子的时候,对孩子来说不仅是成人的声音压抑了他们,还有,我觉得那空间里没有孩子可生存的地方,都已经被成人的声音挤满了,没有孩子的地方了,孩子就要窒息了——就象我看到挤满成人的电梯间里,几个站立的孩子被挤得几乎无法找到空间坚持下去的感觉。尤其是越小孩子的家长带着孩子话越多,如果是一群小孩子的家长带着一群小孩子,那场景真的很可怕,我很可怜那些身处其中的孩子。
有很多很多的人琢磨着让0~7岁阶段的孩子学习什么,如果家长真的了解孩子,真的希望孩子将来健康和有智慧,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是模仿,模仿他环境中的一切!对孩子的健康和智慧来说最重要的除了吃健康的食物外,就是让其有时间、空间和材料自由玩耍。孩子的生活节奏会影响到孩子物质身体的健康和自我意识的入驻,一定要让孩子过上有规律的家庭生活。在这一切当中,我们的嘴巴在哪?要教孩子什么?一切的一切,就让儿童自己学习吧,他们是需要引导的,但这样的时候应该都不是特别多的,如果我们能做好我们自己的话。
还有一点,我认为与此相关并可以分享的是,孩子不需要成人一直陪着,孩子需要属于自己的时光。就象我们成人,需要独处,只和自己在一起,这样才能消化一些东西。孩子每天都需要一些安静的只属于自己的时光,家长们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比如广场、超市,也不带孩子参加非孩子的聚会。孩子应该尽可能呆在家庭里,过和谐稳定的家庭生活。在家的时光,孩子不需要父母一直陪着,同时父母将家务交给阿姨或老人来做。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就是父母,他父母的样子就是他长大以后的样子,父母要提供一个好的样板给孩子。过去的父母在家做什么?主要是做饭、打扫卫生、做些手工活、种园子等,父母应该向孩子展示真实的生活状态,不需要刻意而为。所以父母在家就应该做家务,孩子当帮手或自己玩耍,这样孩子的生活才安静安定。
少说话,多做事——带孩子的人,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阿姨和老人,如果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努力却做的话,那他们的孩子的童年一定会因此而美好更多,他们可以更好地成为自己!
后记:写完本文后我又想起一件事,就是很多家长很尊重孩子,凡事喜欢跟孩子商量,并且喜欢给孩子讲道理——这样的做法其实与我们要给孩子的真正适合他们的尊重是偏离甚远的。
尊重是指对孩子人格的尊重,是把孩子当做是仅仅是借我们身体而来的生命个体。很少有事情是需要跟7岁以前的儿童商量的,成人就是他们的自我,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带给孩子就OK;讲道理的做法也不太合适,跟孩子没有道理可讲,觉得是适合孩子的做就是了,不需要讲,孩子也听不懂太多道理,两三句足矣。给孩子讲太多的道理和知识带来的结果是,孩子更会讲道理,并且,会破坏孩子对周遭环境的好奇心和热爱。就让孩子做孩子吧,不做小大人!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