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醫名人與黃芪的故事(圖)

 2014-06-27 10:2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別》詩,詩中的王孫也是一味古老中藥的別名。黃芪稱為王孫,見於與王維同朝的甄權的《藥性論》,轉載於明朝藥物學家所著的《本草綱目》,黃芪,舊作耆,長也,被李時珍稱為補藥之長。黃芪味甘、微溫,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的作用。黃芪有廣泛的應用,受到不少名人喜好。

柳太后與黃芪

《舊唐書·方技傳》記載唐朝許胤宗在南陳新蔡王手下做官時,柳太后突然患中風說不出話來,請遍名醫治療都沒有效果。柳太后因為口噤不能服藥,眼見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眾醫束手無策,新蔡王更是心急如焚。而精通醫藥的許胤宗不但不著急,反而提出用熱湯氣熏蒸法為太后治病。於是用黃芪、防風兩味藥煮湯數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藥汁瀰漫,煙霧繚繞,柳太后當天晚上就能說話。以後經過一段時間調理,太后便康復同以前一樣了。

柳太后猝患中風,是因年老體弱、氣血失調的結果。而黃芪性溫,善補氣升陽、固表行滯防風性微溫,善散風勝濕止痛。李杲說黃芪得防風其功愈大。二者相伍,既能補氣固表而健體,又能散風行滯而調氣血,恰中病理。再加上熱蒸氣既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又能潤肌膚、開毛竅,促進藥物成分的吸收,故能在較短時間內收效。

来源:一元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