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館老闆吳女士80多元的消費額僅收到2元小費。
小費對餐飲與服務業來說一直都是一筆不容小覷的收入,近日多位餐館營業者卻向記者大吐苦水,表示部分新移民不懂給小費,老闆侍應皆傷悲。對於小費怎麼給,給多少,老闆顧客有話說。
孫老闆在紐約東百老匯經營餐館多年,對於小費他認為這已經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不需要再三強調,但是近期因為小費讓一向樂觀的孫老闆開始發愁起來,他說:「我的第一家店是外賣店,經過十幾年努力到現在我在華埠、布碌侖和法拉盛都有自己的餐館。以前即使是在外賣店的小桌子上吃一個盒飯客人都會留下1元的小費,讓我沒想到的是最近我餐館的侍應們都向我反映即使他們服務的再週到收到的小費都很少,有時候甚至收不到小費,侍應們讓我給他們加工資,我現在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孫老闆並不是唯一被小費問題困擾的商家,吳女士和先生一起經營川菜餐館,近期負責收銀的吳女士表示遇到不少客人消費都很吝嗇,她說:「昨天還有一桌客人,5個人吃了80多元,一直都誇我家菜好吃。結果買了單把錢放在桌上就走了,我很放心所以也沒去看,畢竟這麼多年了也不擔心客人不給小費或者給太少,因為基本規矩大家都懂。但是我去收桌子的時候清點錢的時候才發現消費了80多隻給了2元小費。這太讓我意想不到了!」對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吳女士有自己的猜測,她說:「最近很多新移民定居美國,可能他們對美國要給小費的規矩還不熟悉。其實常理來說應該給消費額的10%-15%左右的小費,可能有些客人不知道吧。」
郭昶從天津來到紐約讀書,課餘時間做侍應賺些零用錢。對於小費多少,小郭表示:「我之前也在華埠的餐館打過工,大部分時間會收到合理範圍內的消費。不過有時候一些遊客對於美國的規矩並不瞭解,所以沒有給小費,我自己也不好意思硬要。現在我英文進步了很多,所以在中城的高檔餐館做侍應,那裡的客人很多都是白領,給小費出手都比較豪爽。」對於如何得到較高的小費,小郭有自己的一套辦法,他說:「我會盡力地讓客人感到我服務週到,有時候我會記著常客的名字,這樣客人開心小費自然不會少。」
對於小費的紛爭,在SOHO服飾店工作是華埠餐館常客的劉小姐有自己的看法,她說:「我認為小費的多少是衡量該餐館或者服務業態度的標尺。我覺得他們服務好,我開心自然會給多些。不好或者很差我覺得客人有權利少給或者不給。商家們不應該把小費作為硬性規定,應該真正地提升自己的服務。」
住在東百老匯的王太太則特別提示消費者,在華埠也有不少商家將小費直接算在總價裡。她說:「希望和我一樣的消費者在結賬時候仔細看看賬單,如果店家已經收取了小費的話就不用再給了,這樣才能避免雙重收小費。」
美國華人餐飲協會會長陳鍵榕表示:「商家可以在菜單上標注建議小費金額,如總消費的10%-15%,這樣對於不知道給多少小費的顧客來說是一個幫助與提醒。同時顧客也應該入鄉隨俗,尊重商家與侍應的勞動,得到滿意服務時用小費給予獎勵。」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