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田兄弟挖出的50件明代青花瓷。
王邦田兄弟挖出的50件明代青花瓷。
【看中國2014年05月22日訊】20多天前,什邡市紅白鎮五桂坪村1組聾啞兄弟王邦田、王邦林進山挖中草藥重樓,在海拔3000多米的鎣華山山頂上,挖掘出杓子、碗、碟子、罐等50件瓷器。5月20日,經什邡市文物管理所專家鑑定,這批瓷器為明代青花瓷,有一定文物價值。目前,兩兄弟已將這些瓷器全部捐給了什邡市博物館,填補了該館沒有青花瓷藏品的空白。
3000米高山驚現瓷器
王邦田、王邦林都是聾啞人。在其表哥陳代全的翻譯下,兩兄弟講述了挖出青花瓷的經過。
4月底的一天,凌晨5點過,王邦田、王邦林兄弟倆背上乾糧、水、背簍、農具等上山採藥。兄弟倆邊走邊找藥材,中午1點過,兩人穿過一片片密林,來到海拔約有3000米左右的鎣華山一處山頂上。王邦田比劃著「說」,那處山頂很奇怪,是一片草地,十分開闊,而四周都是樹林。一株長勢不錯的重樓吸引了兩人。在挖到根部下約有30厘米處,兩人發現有貌似瓷器的東西。
荒郊野外、人跡罕至的地方出現瓷器,兩兄弟感覺很奇怪,於是繼續挖了大約1個小時,居然發現了擺放整齊、呈現正方形布局的瓷器坑。王邦林高興地比劃著「說」,瓷碗是一個緊挨一個擺放的,十分整齊,猶如農村瓦房上的造型,有23個;瓷碟則一字擺開,有12個;14個瓷杓子圍著一個碗擺放一圈。此外還發現了1個瓷罐子。
意外的挖掘發現,讓兩兄弟決定放棄再進山挖重樓的打算,折返往家裡趕。當晚9點過,他們才回到紅白鎮五桂坪村1組的家。
系明代民窯產青花瓷
王邦田、王邦林將50件沾有泥土的瓷器背回家後,對其作了簡單清洗,並將瓷器裝進紙箱,等著山下的表哥陳代全來處理。記者瞭解到,王邦田的家庭成員中,除大哥外都是聾啞人,因此家中大小事務都是由遠在紅白鎮柿子坪村居住的表哥陳代全處理。
陳代全在看了兩兄弟意外挖到的瓷器後,這位年過半百的表哥也不知道如何處置。「這批瓷器肯定是文物。有沒有市場價值,我也不曉得。」陳代全說。後來,他通過相關渠道聯繫上了什邡市文物管理所。「可以肯定的是,這批瓷器是明代的青花瓷,屬於民間瓷窯生產的。」什邡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長李燦在查看了 50件瓷器後評價說,這批瓷器有杓、碗、碟、罐,器形豐富,具有一定的文物收藏價值。
捐贈給什邡市博物館
由於王邦田的家庭成員情況特殊,家裡挖到了稀奇寶貝,表哥陳代全有些擔憂。「因為市場價值難以估計,免不了有人會有想法要來謀財,比如會去偷或者搶。」考慮再三,陳代全和王家兄弟決定,將50件瓷器捐贈給國家,讓這批文物有一個更好的安身之處。
5月20日,什邡市文物管理所接收了這批文物,並向王邦田、王邦林兄弟出具了收條。這50件明代青花瓷將收藏在什邡市博物館,正好填補了該博物館沒有青花瓷藏品的空白。什邡市文物管理所表示,為鼓勵廣大老百姓積極保護文物,將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王邦田、王邦林相應獎勵。
瓷器來源難界定 最大可能是窖藏
記者注意到,挖出的青花瓷杓子圖案獨特,底部有花枝一樣的記號。其中一個瓷罐體型很小,出現在一堆青花瓷裡,顯得有些不協調。「這個罐子應該是用來裝鹽用的鹽罐,現在住在山裡的人們依然有這樣的習慣。」當地山民介紹,瓷罐儲放鹽,能防止鹽化掉。
村民告訴記者,王邦田、王邦林挖出瓷器的地方,距離場鎮約有幾十公里,可以說是荒山野嶺,很少有人去。在那裡挖出這些瓷器,村民們甚是好奇,瓷器到底是誰埋下的?這些瓷器的用途是什麼?
「人為埋下或者窖藏,才可能如此完整地保存下來這50件青花瓷。」什邡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長李燦說,從器形來看,初步判斷是一些生活用具。由於挖掘地到底什麼樣、瓷器具體如何擺放等多種因素的不確定,造成瓷器的具體來源和用途難以界定。
「可能是當時的寺廟埋藏的。」當地一位上了歲數的村民說,鎣華山山頂上曾經有寺廟,規模很大,後來逐漸破敗並消失了。2008年汶川地震後,據說有村民去山裡採藥,路過那裡時看到過一些被雨水沖刷得不成樣的承載柱子用的石墩。
「聽他們兩兄弟說,這些器物都是整齊擺放並埋藏在地下的,也不排除是某種民間祭祀活動。」考古專家認為,也不能排除當年有山民將這些東西運到山頂準備在那裡生活,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離開,就埋藏了下來,準備日後使用,但這一離開就再沒回去,所以埋藏到了現在。
「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基本可以排除墓葬和生產場地的可能,最大的可能性還是窖藏。但到底什麼人埋藏的?仍然是個謎。」什邡市文物管理所所長楊劍說,因為缺乏現場第一手考古資料,所以不好下定論。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