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國威震安南(下)(多圖)
(接前文)
天子一怒 大軍南征
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
朱棣聞報大怒:「蕞爾小丑,罪惡滔天,猶敢潛伏姦謀,肆毒如此,朕推誠容納,乃為所欺,此而不誅,兵則奚用?!」成國公朱能帶頭應命:「逆賊罪大,天地不容,臣請仗天威,一舉殲滅之。」當年7月,朱棣奉享太廟後,思慮再三,終於決心出兵安南。朱棣登殿點將,命成國公朱能,西平侯沐晟,新城侯張輔等,統率八十萬大軍遠征安南。
出兵前,朱棣囑咐眾將」毋毀廬墓,毋害稼穡,毋姿妄取貨財,毋掠人妻女,毋殺戮降附者」,並告訴他們,抓住叛亂者之後,在陳氏子孫裡找賢德的人繼承王位,治理自己的國家,然後就撤兵回來。
7月16日,大軍正式出師,旌旗蔽空,鼓角齊鳴,明軍威武雄壯,軍容之盛為開國以來所未有。
然而,10月2日,南征軍統帥朱能突然病逝於龍州,朱能「勇決得士心」,他死後,軍中一片哀哭。但遠征軍箭在弦上,不容拖延,年僅31歲的張輔臨危受命,他一面派人奏報朱棣,一面率軍繼續南進,六天後,遠征軍由憑祥度坡壘關,進入安南境內。軍情緊急,朱棣命張輔代替朱能統率全軍。
張輔,字文弼,系「靖難」名將張玉之長子。張輔不愧為名將之後,深明「攻心為上,攻城為下」之理,進入安南後,他命人先將胡一元父子的二十條罪狀刻在木牌上,讓其順流而下,安南軍民讀過之後,人心離散。
同時,明軍兵分兩路,一路由張輔率領,出廣西憑祥;另一路由沐晟率領出雲南蒙自,兩路明軍斬關而進,勇往直前,在芹站附近大敗安南伏兵,進佔新福,於白鶴江勝利會師。
張輔有備 像兵無功
胡氏父子沒料到明軍如此神速,大驚之下,傾全國之兵號稱二百餘萬,依宣江、洮江、沱江、富良江天險,伐木筑寨,綿延九百餘里,嚴陣以待。張輔大軍進入富良江,先命驍將朱榮進攻嘉林江口,再進至多邦隘,沐晟軍也沿洮江北岸鼓行而進,與張輔呈南北夾擊之勢。胡氏父子集重兵力於多邦城,企圖據險頑抗。
多邦城堅固高峻,城下有密置竹刺的重濠,守衛嚴密。明軍趁夜攻城,黃中因為此前護送陳天平被偷襲的事,正憋著一肚子火呢,他率敢數千敢死隊,越過濠溝,憑雲梯登城而上,數十萬明軍火把齊明,奮勇向前,那陣勢讓安南兵「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也忘了射箭扔石頭,紛紛敗退。
明軍攻入城中,安南兵祭出獨門武器——像兵,明軍久在中原,很少有人見過這大傢伙,大象又屬於皮糙肉厚型的,急切砍殺不死,明軍險些支持不住。幸好張輔聽說過安南這支「特種兵」,早有準備,用畫著獅子的罩在戰馬身上,並用火器輔助向像陣衝擊,大象本來就怕獅子,再加上熱兵器的威力,立即臨陣倒戈,安南兵打敗——「輔以畫獅蒙馬沖之,翼以神機火器。像皆反走,賊大潰。斬其帥二人,追至傘圓山,盡焚緣江木柵,俘斬無算」,胡氏父子以為固若金湯的多邦城被明軍攻克。
12月,明軍又攻克安南東西二都,安南各州縣紛紛投降,張輔安撫收納來投降的官民人眾,「來歸者日以萬計」。胡氏父子見大勢已去,一把火燒了宮殿倉庫,逃進大海,繼續與明軍為敵。
1407年,明軍水陸併進,攻破籌江、困枚、萬劫、普賴諸寨,安南將領胡杜聚集水師扼守天險盤灘江,張輔命降將陳封攻擊,又平定了東潮、諒江諸府州。3月,張輔與沐晟在富良江夾岸迎戰安南軍隊殘部,因天旱水淺,安南兵紛紛棄舟逃命,可是明軍追到時,江水卻又忽然大漲,明軍乘勝急進,安南兵大多被殲滅。5月,安南殘部全軍覆沒,胡氏父子帶隨從乘幾條小船逃命,明軍在當地百姓協助下,擒獲了胡一元及其子胡澄,之後又抓住了胡漢蒼和偽太子胡芮,全部押送京師。
王師凱旋 安南復歸
至此,明軍出師僅一年,大獲全勝,消滅了篡位的胡氏偽政權。永樂大帝甚為欣喜,群臣亦入賀曰:「黎賊父子違天逆命,今悉就擒,皆由聖德合天,神人助順。」朱棣則說:「天地祖宗之靈,將士用命所致,朕何有焉。」
大明帝國
叛亂既平,卻發現,陳氏已經「為黎賊殺盡,無可繼者」,當地百姓則要求大明接管此地,「同內郡」。6月1日,朱棣詔告天下,改安南為交趾布政使司,以呂毅為都指揮使,黃中為副,黃福為布政使兼按察使,並分設官吏,改置17府,自此安南在脫離北屬數百年後,重新成了中原帝國一郡。
(責任編輯:夏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