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巿爆炸案 外媒避用「恐襲」字眼(圖)
烏魯木齊火車站已恢復營運,但仍有武警持槍列隊巡邏。美聯社
【看中國2014年05月02日訊】烏魯木齊地處西北一隅,爆炸案後相當長的時間,官方媒體是唯一消息來源,故外媒在報導時均非常小心,並未全盤照收官方定性為恐襲的說法。
路透社與美聯社僅用中性的「攻擊」、「爆炸」字眼描述案情,又將官方通報的恐怖主義分子加上引號。路透社更解釋,當局慣於將伊斯蘭武裝者與分裂主義成員冠上恐怖主義頭銜。此外,美國《華盛頓郵報》與英國《衞報》等同樣未跟隨中共的口徑。
這種謹慎在西方媒體並不罕見,今年3月1日的昆明火車站的斬人事件,外媒同樣「惜字如金」,《人民日報》還特地發表文章批評外媒「虛偽」,認為他們對中外襲擊的報導雙重標準。事實上,就算在911事件發生時,路透社有6名記者當場喪生,該通訊社仍非立即使用「恐怖襲擊」的字眼,其總編認為應避免使用情感化的字眼作判斷。
美國務院指乏證據難歸類
美國國務院前日發布了《2013年國家反恐報告》,提到去年多宗被中國政府定義為恐怖襲擊的事件缺乏證據,難讓第三方證實,故不將其歸類為恐怖事件,當中包括維人汽車襲天安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