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相互「交流」
研究者偷換鸚鵡蛋
鸚鵡一直以其高超的模仿技能聞名於世,其實它們的「語言」世界比我們想像的要豐富得多。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科學專欄作家莫雷爾(Virginia Morell)在其新作《動物的智慧》中,詳細記錄了科學家通過實驗揭示這一現象的過程,
來自康奈爾大學的學者博格(Karl Berg)主持了這項研究。他們在委內瑞拉的牧場裡構建了若干處鸚鵡巢,並在周圍安裝上隱形攝像頭和錄音設備以觀察綠腰鸚鵡的「對話」過程。結果發現,跟人類一樣,鸚鵡「爸媽」在幼鳥剛出生沒多久就給它們取好了名字。待幼鳥再長大些時,它們還會稍微修改自己的「名字」,某些音節拉長或者縮短,最終形成自己的專屬稱謂。
為了弄清楚綠腰鸚鵡的這一習性到底是遺傳行為還是從群體中習得,研究者將不同巢的鸚鵡蛋互換,觀察沒有血緣關係的鸚鵡親子如何交流。結果發現,「養父母」們依然為幼鳥取好了他們的名字,並且幼鳥也是從成年鸚鵡的叫聲中逐漸模仿到自己「名字」發音的。由此可見,給幼鳥「取名」是一種群體性習得行為。
據瞭解,鸚鵡並不是唯一擁有「名字」的動物。除了人類之外,海豚也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名字。研究者認為,「社會交往」需要可能是促使動物們有自己名號的動因。對於鸚鵡來說,擁有一個名字也使其在群體生活中方便辨認群體成員和外來者的有效途徑。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