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致信「兩會」:誰該為國家形象買單?(視頻)

【看中國2014年03月09日訊】在中國網際網路上,一段「中國遊客在國外航班上互毆」的視頻繼續引發輿論關注。一位前新華社記者近日就此事致信全國人大政協「兩會」代表,列舉了中國遊客在境外的多起「丟人事件」,提出中國軟實力的欠缺。他認為,中國國有企業應該承擔起中國國家形象建設的責任。

中國的新浪微博日前熱傳一段「中國人在泰國航班上大打出手,29人被當地警察帶走」的視頻,引發眾多網友轉載和評論。一位網名為@BON風松人的網友隨後發出題為《一個前新華社記者致兩會代表的公開信:誰該為國家形象買單?》的公開信,提出兩個輿論關注的話題:一是,「土豪」出國丟臉該不該受到懲罰?二是,國企手握國家財富,是否應承擔「國家形象建設」的責任?公開信署名作者徐松,落款日期為3月5日,筆者自我介紹曾是一名新華社記者。

公開信透露,往年兩會的時候,徐松作為跑會記者經常會有與兩會代表面對面的機會。而今年,他加盟一家民營機制的對外媒體藍海電視臺,沒有了採訪兩會的資格。他表示,雖然以前採訪兩會,多是規定動作,但今天的這封不能當面遞交的公開信,卻是發自作者內心的「衝動」。原因就是,「中國人在泰國航班上大打出手」的段視頻被打上了英文字幕,在全世界傳播,可謂丟人丟上了天。

公開信強調,如果說100多年前,「華人與狗不得入內」是殖民者帶給國民的屈辱。而今天,「中國人不得入內」卻是中國人自己作踐自己的惡果。公開信說,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實體、第三航天大國、第一貿易大國、第一外匯儲備大國的時候,中國的軟實力卻令人失望。近年來,中國遊客在境外的一系列「丟人事件」包括:世界著名旅遊勝地清邁拒絕中國遊客;新加坡出現「應將中國人趕出新加坡」的聲浪;法國某時尚品牌酒店聲稱不歡迎中國人;不少外國酒店的自助餐不接待中國遊客;北美大學不歡迎中國留學生;比利時截獲的盧浮宮假票,都來自中國人等等。

針對徐松的「疑問」,有網友通過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表達贊同。有網友指出,為了維護一個國家在外部的形象,的確應該懲罰那些缺乏道德意識的「土豪」。

在武漢的知名作家胡發雲就此表示,中國民間輿論從維護國家和民族形象的角度,檢討國人在海外的言行舉止,是近年出境旅遊人數增加後的有益變化。但中國旅遊者身上存在某些言行不雅的原因,尤其與近代中國政治運動不斷,導致社會整體道德滑坡有關。胡發雲說:

「中國人出國不是近年才有點事情,從清末就有大批的人開始出去了。到了民國,進出國門也是很尋常的事情。為什麼,這種事情到了今天變得如此醒目?如此引入關注?我想可能就是數十年以來、特別是文革爆發以來,整個民族道德水準滑坡的必然結果,當局應該引起關注了。治病要治本,如何提高整個民族的道德水準,讓我們的國家形象不受到傷害。」

徐松認為,國家沒有軟實力,人民就不會有尊嚴。任何一個具有軟實力的國家背後,都有一批具有國際品牌的企業做支撐。他認為,企業是文化軟實力的真正推動者。

而中國企業,特別是大型國有企業,目前仍缺乏基本的國家形象意識,也缺失基本的國際品牌推廣行動,因此全無在國際軟實力社會的參與。他認為,「國企要為國家形象買單」的提議,應該進入兩會的討論。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出國旅遊、趕超國外物質標準的觀念成為中國人日常談論的話題。但就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不但政治體制迥然不同;其廉價勞動力為基礎的出口經濟模式,同樣具有其他國家難以替代的獨特性。

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教授高柏認為,這種建議中國通過立法要求國有企業或公民個體為維護國家形象買單的想法,似乎過於牽強:

「我覺得有人提(建議),這很自然因為想博眼球、製造新聞性。但如果人大真的立法去約束,那完全是另一回事。靠國營企業出錢打造國家形象?這從企業的市場經濟運作過程就沒有法理。國家立法與國家形象有沒有關係?當然有。但是不是立法去直接約束個體老百姓?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武漢作家胡發雲也認為,中國國家形象或所謂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更多還有待國民整體道德觀念的提高:

「這是和一個民族整體的社會公德、個人的道德水準都有關。有的觸犯了法規,應在法規內處置;有一些卻屬於個人私德問題。要通過提升民族整體的道德水準來解決問題;通過廣泛的教育,先從國內做起、從每一個人做起。」

徐松在《公開信》中還提出,「國家形象」建設如抽絲,破壞如山倒。一方面需要更多力量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全民參與維護。而類似「國際航班上大打出手」等視頻不斷丟盡中國人臉面,顯示中國對國家形象的維護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

(原標題:前新華社記者致信「兩會」:誰該為國家形象買單?)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何平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