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的虛靜之美(圖)
【看中國2014年02月25日訊】中國國茶道審美文化的最顯著特徵之一,即乃虛靜之美也。
追溯歷史,早在先秦時代,諸子百家對於虛靜之說,就曾經有過種種論述,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天地之本也……虛靜之說,本是根底於道家的審美學說。虛者,即虛無之謂也。就大處來說,天地本是從虛無而來,萬物本是由虛無而生。至於就小處來說,即如我國茶道審美文化中的這個虛靜之美,其「虛」與「靜」之間的辯證關係則亦不例外。這就是說,靜乃始於虛也。有虛才有靜,無虛則無靜。虛靜之間的辯證關係之真諦,即在於此。
關於中國茶道審美文化中的虛靜之說,對於日常品茗審美而言,並非空泛,仔細品味,有助於在品茗生活中更好地獲得審美感悟。其實虛靜之說並不玄奧,只需明白一點,即靜乃始於虛也,在內心世界的空間裡,在受到外物之苦時,在品茗審美之前,需把心靈空間的擠軋之物、堆壘之物,盡量排解開去,靜下神來,定下心來,開始走進品茗審美的境界,靜靜領悟茶之色、茶之香、茶之味、茶之形的種種美感,以及賞鑒茶道文化生活中的擇器之美、擇水之美、擇侶之美、擇境之美。這一切,不正是屬於虛靜之美的境界麼﹖
由此可知,歷代詩人兼茶人在從事詠茶的創作生活中,在茶道審美的感悟並吟詠中,自然皆離不開亦虛亦靜的精神氛圍與精神境界。尤其當心靈世界的靜氛形成之時,則更給茶道審美感悟並詠茶創作營造了最佳契機。禪有禪悟,茶有茶思。就茶道審美與詠茶創作來說,茶悟出茶思,茶悟出茶情,茶悟出的是不失茶氛的靈氣,茶悟出的是不失茶韻的美感,這一切皆跟所謂禪悟迥乎其異。需知,由茶悟而升華,即堪達於無窮美妙的藝術境界,甚至達於像盧仝在《七碗茶詩》中所謳歌的那般如夢如幻,如恍如惚,如通仙靈,如御清風的詩性境界。這正是中國茶道及其審美文化,包括虛靜之美所達到的一種最高精神境界和藝術境界。
或問,這虛靜之「靜」,是不是意味著自始至終需「靜」得鴉雀無聲,需「靜」得肅穆莊嚴?當然不是這樣。中國茶道審美文化中的虛靜之說,實質上是指心靈世界的虛靜,至於外界環境的寧靜,兼顧即可。只要自我心靈不失虛靜,則茗敘也罷、說笑也罷、聽曲也罷、賞戲也罷,在啜茗中興之所至,或則朗吟,或則放歌,或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皆無不可。無怪蜀都一帶茶館,歷來盛行擺龍門陣,那就叫做靜中有鬧,鬧中有靜,雅中有俗,俗中有雅。我想,這可以說是虛靜之美的一種動態樣式,動態風貌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