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古董就是要當真
【看中國2014年02月17日訊】《三國演義》問世的時候,遼東的滿人,還是明朝旗下的百姓。遼東的滿人,當然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是後來製造的),但由於長期跟漢人雜居在一起,部落上層得懂漢文,下層百姓也能聽得懂漢話。從文學史上講,《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宋元以來,三國故事是民間講史說唱的重頭。茶樓瓦舍,三國爭霸的事兒,百說不厭。有了這樣的基礎,《三國演義》一出世就大賣。可惜當年沒有版權制度,否則作者羅貫中先生,肯定變成富翁,不至於到今天,人們也弄不清他到底怎麼個來歷。拍馬屁寫傳的,就不知凡幾。
漢人的通俗小說,對周邊懂漢語的少數民族,一向都有強大的吸引力。滿人接觸到《三國》,應該稍晚一點,但他們對這部小說的熱愛,卻比誰的勁頭都大,甚至超過了漢人。能讀的,直接讀書,當年的小說,都是帶繡像的,影響之下,後來滿人跟明朝鬧翻,自己立朝,寫實錄,居然也有繡像,一個個八旗將士,看上去就像三國的貔貅。不能讀書的,就聽故事,聽人說書。後來入關之後,閑著沒事,自己說唱,講的也是三國故事。
如果沒有滿人200多年的統治,三國人物,尤其是關羽,絕不會有後來的地位,成了舉國崇拜的關聖帝君。從南到北,哪怕一個小村莊,也會有座關帝廟,至今香火不斷,讓他的主公劉玄德望塵莫及。皇帝提倡忠義,從來如此,但藉助一個小說人物把忠義弘揚起來,還就是愛新覺羅家的人才能幹出來。
不過,作為三國迷的滿人,迷小說迷久了,也會走火入魔。很多人會把小說當真,而且一板一眼地當真。滿人出征,經常會流傳關帝助陣的傳聞,動輒就有人說,看見關帝廟裡的赤兔馬都流汗了。但凡有了這樣的傳聞,將士的鬥志就比較高。反過來,三國故事,也不儘是正能量。比如關羽最後栽跟頭的荊州,就讓滿人有諸多的擔憂。一個滿人貴族,被任命為荊州將軍,嚇得不敢赴任,說是荊州連關老爺都守不住,我怎麼守得住?幫助雍正做了皇帝的隆科多舅舅,酒喝多了,總喜歡自比輔佐後主的諸葛亮。雍正知道了,心裏就不高興,你成了諸葛亮,我變阿斗了。最後,隆科多舅舅也就栽了。
到了晚清,三國故事,魅力不減。說別的滿人也許插不上嘴,說三國,個個興奮莫名。號稱晚清最聰明,也最開明的三個滿大臣之一的端方,對收集古董有特別的愛好。收來的玩意,是真是假,現在不好說了,因為此公死的慘,在四川被隨行的衛隊砍了頭,樹倒猢猻散,家產也就星散了。星散的寶貝中,有一個玩意,是端方的最愛。那是一個石頭的井口,據說,這個井口大有來歷,是當年長阪坡上,劉備的二位夫人之一的糜夫人跳井的那口井的井口。這玩意是怎麼被找出來出來的,我不知道,只知道端方端大人相信它是真的。推想起來,大概是井口上被人刻了些紀念糜夫人跳井的字。
端方很在意這個井口。按他的說法,當年趙子龍原本是要讓糜夫人上馬,他保護幼主和夫人走的,但在曹操的百萬大軍中,步行怎麼可能走得脫?如果糜夫人不跳井,幼主阿斗就活不了,趙子龍也得死,幼主活不了,趙子龍活不了,諸葛亮也就不用輔佐後主了,後面的故事,就沒有了。所以,蜀漢的成敗,關鍵在於糜夫人得跳井自盡。跳井怎麼著就得有口井,所以,這口井就成了歷史走向的關鍵。自然,這井口,就太寶貝了。
其實,長阪坡趙雲救幼主的故事,只是故事而已。當年劉備在新野撤走的時候,趙雲是負責家眷保護來著,但哪裡有小說講的那般凶險。哪裡會有如此神的人,能從百萬軍中單人獨騎逃命出來的道理?三國誌上,說後主劉禪當年長阪坡受困,的確是趙雲帶出來的,但是跟他的親媽甘夫人在一起,沒糜夫人什麼事。
既然糜夫人跳井這事,原本就是故事,那麼所謂的井口,頂多是後人(最早也是明朝人)比附出來的假古董。把假古董當真,而且借題發揮,看來,在這塊土地上,很有傳統。假古董當真了,也有好處,可以編出新的故事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