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投資思路
【看中國2014年02月09日訊】關於投資思路問題,其實在去年的多個博文與評論中陸續有提到。IPO重啟時間確定時我說「未來的機會還會是在政策受益股與弱週期個股身上特別是小股票身上。」何謂政策受股,比如2013年上半年的環保概念股,後來的上海自貿區概念股,土地流轉概念股,二胎概念股,民營銀行概念股,民營醫院概念股,科技股(科技股裡子概念太多,不一一而舉)。再往前推,有家電與汽車下鄉概念股,4萬億投資概念股,每年的一號文件概念股等等。最牛的政策受益股就是文化傳媒,那是因為早在2011底就出臺一個中長期利好政策,即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決定》,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傳媒成為2013年最牛的板塊且目前還意猶未儘是有著強大的政策支持的。
2014年的政策受益股方面,目前看至少還有兩個比較明顯的政策才剛剛開始炒作,一個是上海國資改革概念股(此概念如果主力肯挖掘,可以擴展到各省市的國資改革),此概念股中,強生控股與上海機電算是提前跑出來熱身了,上海還有不少低價的國資改革概念股。二是機器人概念股(廣義的可當成智能概念股),政策支持是:2013年底工信部發布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中國要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攻克伺服電機、精密減速器、伺服驅動器、末端執行器、感測器等關鍵零部件技術並形成生產力。今後幾年,中國將把機器人生產力作為中國產業結構發展調整最重要的支撐點。此政策有點類似文化傳媒產業政策,是一個中長期行業政策利好。
政策受益股,講到底,受益的是經濟轉型,受益的產業調整,受益的是新經濟。
而關於行業,很多投資者喜歡到「醫食住行玩樂」裡找機會,「醫食住行玩樂」屬於老百姓最願意、最迫不得已而花錢的行業。不過要區別對待,這中間,「醫」因為有著永遠的剛性需求,會是長牛股的集中地,但個人偏重於生物醫藥,有強大研發力與豐富的新藥梯隊及潛在重磅新藥的個股身上。「食」方面,一些長牛股(如伊利、雙匯、湯臣倍健)已表現得較充分,或許只能等出現挖坑機會才能介入,而釀酒行業還處在寒冬中。「住」方面,因為房地產早已過度繁榮,已沒什麼大的機會,這個我想很多人已感覺到了。「行」方面主要是汽車與路,這個春節我在家鄉看到路上的私家車多如牛毛,高速公路服務區排著長龍加油,燒油的汽車只怕也漸漸失去了投資機會,新能源汽車繼續會有投資機會。路(主要指鐵路)的投資因為比較分散,加上總體投資不會有超預期發展,機會或許不好把握。「玩樂」很好理解,貶義地說飽暖思「yin欲」,在文明社會,我想,應該是飽暖思玩樂,高雅地說就是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後開始追求精神生活享受。文化傳媒、電影、手游、QQ、微博、微信、旅遊等都可歸為「玩樂」的範疇。這也就不難解釋文化傳媒與手游個股牛氣衝天的現象了。「玩樂」已成為中國永遠的剛性需求。
下午收到一紙條,內容是:「醫藥股普跌!那幾隻老字號不知道為毛年前年後都在跌?」 醫藥股普跌我想可能的原因是:年初資金一般都會積極進攻,帶有防禦性質的股票資金可能會少配一些 老字號個股的問題我想主要是成長性方面的問題。同仁堂早就放緩了,東阿阿膠要不是提價早就放緩了(而提價一定是有天花板的),雲南白藥要不是開發出了牙膏,否則其增長早就放緩了,片仔癀的成長也是因為提價的問題,這次下跌是因為產品遇到了競爭對手。茅台如果沒有反腐的問題影響,其實它的成長性也會嚴重放緩。五糧液同樣是規模做大後增長放緩的問題。所以老字號個股漲多了之後得注重其成長性與介入時機。 2014年的整體投資思路還得跟著政策走。講通俗一點,得聽黨的話。或者到老百姓最願意最迫不得已而花錢的行業中去尋找機會。如果能創造機會讓老百姓樂意為它掏錢甚至爭著為它掏錢的公司,那這樣的公司股票就會成為大牛股。「14」音符是「多發」,所以2014年是多發之年。2014年也是馬年,馬比牛跑得還快,投資者要做的是伯樂。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