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式親戚「猛於虎」 年輕人恐懼走親戚

 2014-02-05 19:5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4年02月05日訊】農曆新年期間走親戚,是中國人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習俗。這本是親戚間聯絡感情,互相慰問的一種親情大交流。但是,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這一傳統年俗產生「恐懼感」,「走親戚」正在變為一場場沾染「火藥味」的「智勇大衝關」。對此,專家指出,「中國式走親戚」需要相互理解,把「逼問」變為真心的關懷。同時,還需要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引導,讓民俗在溝通親情和尊重個人隱私之間找到契合點,才能更有生命力。

「洛陽親友如相問」難倒英雄漢

過了大年初一,按傳統民俗,正是走親戚的時候。但是,對許多80後、90後年輕人來說,這也成為一年一度最「糟心」的時刻。有網友說,「洛陽親友如相問」,注定讓人無處可逃。

從北京專程回老家西安過年的張先生,因為與親戚們的「遭遇戰」而分外頭疼。結婚幾年,張先生並沒有生孩子的打算,他一直很享受現在的二人世界。不過,他的感受跟親戚們卻講不通,「為什麼不生孩子」的追問不絕於耳。

「這是我的私事,根本沒有必要跟別人交代。」張先生忿忿地說。

無獨有偶,在西安打工的程小姐也對「走親戚」有著由衷的恐懼感。「每年過年我都要被親戚們逼問,為什麼還不結婚?其實我才23歲,在大城市還不到談婚論嫁的年齡,可是在老家農村,比我小的早早都嫁掉了,搞得我跟‘剩女’似的。」程女士說。

程女士說,親戚們可怕處在於,輪番上陣,一撥唱罷一撥登場。「雖然我無所謂,但是架不住爸媽面子擱不住。一遍遍被數落,老人們難受,我心裏也過不去啊,簡直是受罪。」

同時,隨著「二胎」政策的啟動,過年期間被「七大姑八大姨」逼問「何時生二孩」也成為許多小兩口的新煩惱。而這也成為馬年過年期間「逼問排行榜」的一大「新話題」。

「中國式親戚」緣何「猛於虎

原本應該充滿濃濃溫情的「走親戚」,緣何在許多人眼中反倒「猛於虎」?

對此,北京某媒體編輯閆婷表示,這其實源於現在年青一代獨立性增強,家族觀念變淡。

「這可以說是一種現代意義上的強調個體、獨立的現象,而這種價值觀和傳統有了出入、碰撞。」閆婷說:「年輕人認為結婚、生孩子等都是自己的私事,但是老一輩的親戚可能認為這是關係到家族整體的事情,這就是衝突。」

陝西省社科院研究員張燕指出,現在社會生存壓力加大,很多年輕人在生活中都有不如意、不願向人提起的一面。他們對此不是沒有意識到,而是限於種種原因無法解決。親友們的追問並不能對他們解決現實問題有任何幫助,只能加劇他們的心理壓力。

專家還指出,從更深的層面看,這也是中國社會流動性加強產生隔膜的體現。「過去,人們都住在一個村或者周邊相隔不遠的地方,互相的生活情況都很瞭解,知根知底。現在很多年輕人在一、二線城市工作、生活,他們的觀念已經更新了,但是他們的父母、親戚很多還在三、四線城市,彼此的生活交集減少,互相瞭解程度降低,又缺乏順暢的溝通渠道,這使得許多問題變得突兀。」

重拾親情需多方給力

目前,許多年輕人把「走親戚」用「圍剿」等沾滿「火藥味」的話語來形容,網路上甚至流行起走親戚「智勇大衝關」「見招拆招」等攻略。對此,專家指出,走親戚是中國過年期間人們交流感情的古老習俗。在時下人們居住分散、見面機會減少的背景下,應該更是難得的交流機會。因此,需要彼此之間互相體諒,多讓人們體會到溫暖,而不是催逼。

「作為年輕一輩,我們能分得清什麼是善意的關懷,什麼是惡意的攀比。關懷需要注意方式,攀比就實在令人難以忍受。」閆婷說:「我覺得親戚應該珍惜過年的見面機會,本著多增進感情,少給彼此添堵的原則,進行換位思考,互相體諒。」

張燕指出,就業、購房、婚姻等是很多年輕人的「硬傷」,對這些問題的追問,難免讓人不堪重負。而很多長輩們由於生活環境、經歷不同卻很難體會到這一點。對此,建議開展一些社區、鄉村教育、宣傳,提倡新民俗,提倡寬鬆的過節氛圍,把更多的空間留給在外打拼的年輕人,這樣才能收穫更多的家庭溫暖。

来源:東北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