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鮑分金(圖)

【看中國2014年01月18日訊】「要學管鮑分金,不學孫龐鬥法」的典故,在萊蕪民間廣為傳頌。說起「管鮑分金」,還要追根溯源到春秋時期。

春秋時,齊國大夫鮑叔牙(據傳是今新泰市汶南鎮鮑莊人)和管仲(今安徽潁上縣人)年輕時,就是一對要好的朋友。兩人情深意真,親如手足。鮑叔牙自幼就精詩書,通禮儀。且為人耿直忠厚,珍惜友情,從不把金錢名利看在眼裡。管仲呢,則愛佔小便宜,惜財如命,不把友情放在心上,做出了很多讓人譏笑的荒唐事。有一年,鮑叔牙出資和管仲合夥到南陽經商,賺了很多錢。管仲看著那堆白花花、黃澄澄的金銀,又打起了小九九,不徵得鮑叔牙同意,一意孤行把所賺金銀分成三份,給鮑叔牙一份,自己獨得兩份。鮑叔牙也不計較,把應得的利金重又投進本資中,繼續和管仲做買賣。

清·孔昭明《管鮑分金圖》

沒有不透風的牆。管仲一而再、再而三地多佔金銀,被商友們知道了,便同情地勸說鮑叔牙:「叔牙呀!經商是為了啥,不就是為了賺些蠅頭小利,養家餬口,擴建家業嗎?你和管仲合夥,自己掏本錢,下力在前頭,理應多得利金。他管仲大子兒不投一個,且又投機取巧,多貪利金,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常言道:無本難求利,你不是腦子有毛病吧?!」

鮑叔牙聽了商友的勸導,不以為然地笑笑說:「見錢(財)眼開是人的本性。管仲是人,豈能例外。但貪財者有兩種,一種是貪財為己,想過花天酒地的富足生活。一種是家道貧寒難以度日,獵財是為了孝敬雙親,建家立業。管仲就是後者,他家境貧寒,高齡老母過著飢一頓、飽一頓、衣食無著的苦日子,所以才取雙金贍養娘親,盡兒子的孝道,我心甘情願地任他取財。」商友們對鮑叔牙的高風亮節佩服得五體投地,便把他的義舉廣為傳頌,這便是萊蕪民間流傳「管鮑分金」的故事。

據歷代所傳,鮑叔牙與管仲曾在贏國做過買賣,分紅的確切地點在今萊城區方下鎮的小義和村,此村早年叫「義和溝」,村名即由管鮑分金而來,而且附近的村莊,也多由此而取名,比如喬義和溝、李義和溝等,後演變為喬家義村、李家義村等。

為了歌頌鮑叔牙的美德,前人曾在靠近大道的地方,建造了分金臺。分金臺遺址位於方下鎮的藺家樓村,原為一土臺,長寬各約2米,高1米。20世紀70年代扒墳時扒了土臺,下有墳,磚室墓,只有衣服,且顏色鮮艷,見風後就風化了。據當地村民講,沒有人上過墳,也並非農村分家處,歷代相傳是管鮑分金處,但不知此臺建築於何年。

那時候,國與國之間爭戰不止。管仲曾三次被徵人伍,但每次打仗,他都從戰場上逃回來。人們紛紛譏笑他是個膽小如鼠的怕死鬼。鮑叔牙聽說後,力排眾議地解釋說:「管仲是個愛國心很強的好男兒,但自古忠孝不能雙全。他之所以從戰場上跑回來,只因心中掛念老母。老人家膝下只有他一子,需要他的照料,這哪裡是個膽小如鼠、給男子漢大丈夫臉上抹黑的逃兵,依我看來,他是盡仁盡義盡孝的大丈夫哩!」

管仲萬分感激鮑叔牙的知音義舉,很想為他辦些好事。可事與願違,一件事情也沒辦好不說,反而弄巧成拙給鮑叔牙製造了很多困難,真心實意地幫了「倒忙」。人們氣憤不過,說管仲是個恩將仇報,沒有用的小人。鮑叔牙急忙勸解說:「管仲是受人滴水,以湧泉相報的真君子,他本領非凡,只是沒有成熟的機遇而已。再說看人怎能從一兩件小事上下定論呢。」鮑叔牙的話傳到了管仲的耳朵裡,他非常感激處事有方、珍愛友情的鮑叔牙。自此,兩人取長補短,結下了刀割不斷的深厚友誼,成了令人敬慕的莫逆之交。

後來,鮑叔牙做了齊僖公三兒子小白(桓公)的師傅,管仲做了僖公二兒子糾的師傅。一對好朋友,同時當了兩個公子的師傅,一時成為街談巷議的美談。

公元前698年,齊僖公去世,長子齊襄公繼位,他荒淫殘暴,把國家搞得一團糟。到了公元前686年,民不聊生的齊國終於爆發了內亂,堂弟公孫無知勾結大夫闖入宮中殺死襄公自立為王。為保主安,鮑叔牙保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和召忽護公子糾躲避到魯國。

時隔一年,公孫無知便被忍無可忍的齊國貴族誅殺。齊國無君一片混亂。逃難在外的小白和公子糾都想成為齊國的新君。莒國和魯國的君王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樂於幫助他們。鮑叔牙仔細地分析了齊國的形勢後,懇請小白向莒國借了兵車,日夜兼程回國。

逃難在外的公子糾,也接受了魯莊公派出的兵車,星夜返齊。當聽說小白已從莒國動身,便派管仲率兵埋伏在通齊的大路上截擊。不久,小白的車馬便出現在大道上。管仲拉弓搭箭,射中了兵車上的小白。

管仲認為小白已死,便派人向公子糾報捷。公子糾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了,以為再也沒有了競爭對手,便緩慢地向齊國進發。其實,管仲的那一箭,只射中了小白的銅製帶鉤,小白隨機應變裝死瞞過了管仲。突然的變故讓鮑叔牙驚醒,他自知危機四伏,便囑小白躲進轀涼車內繼續欺騙管仲。一隊伍快馬加鞭,趕奔齊都臨淄。鮑叔牙先進城遊說齊國大夫,在齊國正卿高氏和大夫國氏的幫助下,小白順利地登上了君位。他就是後來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的齊桓公

齊桓公繼位後,唸唸不忘鮑叔牙的功德,準備讓他擔任相國。鮑叔牙坦誠地對齊植公說:「你想治理齊國,用我和高傒就夠了。如您想建立霸業,非管仲不可。」

齊桓公驚訝道:「你不知管仲是我的仇人嗎?」

鮑叔牙說:「治理天下在於寬仁的才智,不能侷限在恩仇二字上。」

齊桓公又問:「管仲的才能比你如何?」

鮑叔牙答:「管仲有五點比我強:一、寬以從政,惠以愛民。二、治理江山,權術安穩。三、取信於民,深得民心。四、制定禮儀,風化天下。五、整治軍隊,勇敢善戰。我主不能以一箭之仇錯過了求賢的機遇。再說那一箭是公子糾令他射的。您只要化仇為友,赦免其罪而委以重任,他一定像忠於公子糾那樣為您效忠。」齊桓公終於被鮑叔牙說服,決定重用管仲。

管仲保公子糾來到齊國,聽說新君正是被射死的小白,不禁大吃一驚,慌忙報知魯莊公。魯莊公當即派兵,想用武力來恢復公子糾的君位。齊桓公率軍在乾時大敗魯軍,乘勝追擊,兵入魯國境內。鮑叔牙當即向魯國提出要求,一是處死公子糾,二是交出管仲。魯莊公見公子糾大勢已去,只好下令殺死公子糾,用囚車裝了管仲,派役夫送往齊國。

管仲對鮑叔牙的用意心知肚明,他怕魯莊公改變了主意,便心生一計,教役夫唱歌解除疲勞。役夫們邊走邊唱,越唱走得越快,終於提前半天趕到。魯莊公省悟,派兵追趕時,管仲已進人齊境了。鮑叔牙為管仲開囚車去刑具,又讓其沐浴更衣,星夜趕回臨淄。

齊桓公聽從了鮑叔牙的薦舉,選個良辰吉日,用非常隆重的禮節,親迎管仲,拜為相國,主持齊政,鮑叔牙心甘情願地做了管仲的助手。管仲為相後,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齊國很快強盛起來,齊桓公穩穩地坐在了「春秋第一霸主」的位上。管仲對鮑叔牙知人善舉感激萬分,發自肺腑地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病危,齊桓公前去探望。問:「相國呀,萬一你病重不起,我想任用鮑叔牙為相,是否妥當?」管仲搖搖頭說:「鮑叔牙品德確實高尚,但不適宜為相。」最後,管仲還是推薦了別人為相。鮑叔牙知悉後,高興地說:「我薦管仲就是因為他是不拘私情、忠心耿耿的人呢!」

相傳,鮑叔牙死後,葬在了他的故鄉—鮑莊,如今墳墓仍存。附近村莊的許多門樓上,至今高懸「管鮑遺風」的匾額,紀念這對莫逆之交的好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