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強夫婦和熊強的兩個兄弟在捐贈的房子前留影
三教鎮熊強向區慈善總會捐出老屋,老年人活動中心和兒童書屋有家了
11日,三教鎮赫家壩村,熊強夫婦和熊強的兩個兄弟,在捐贈的房子前留影。
前天上午,永川三教鎮赫家壩村,熊強夫婦從劉鐵英手中,接過一本紅色的《榮譽證書》,正式宣告將位於鎮上的老屋捐贈給區慈善總會。區慈善總會稱,將把這棟房子轉交給三教鎮政府。「有捐物的,有捐款的,但個人房屋捐贈,熊強還是第一個。」區慈善總會副會長劉鐵英說。
熊強說,這是在為母親圓一個心願。
所捐房屋讓鄉人艷羨
三教鎮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棟房子將被改造為老年活動中心和兒童書屋,供附近村民平時休閑、歇腳之用。根據熊強的計畫,樓底的門面可繼續出租,租金充作老年活動中心和兒童書屋運轉資金,以及照顧附近老人。房子面積共417平,二樓上有三個小壩子,可供居住在裡面的人平時休閑。
說起這棟房子,圍觀的居民眼裡滿是艷慕。「牆很厚,屋裡地板下還鋪設了地暖,總共花了七八十萬。」一位當地居民說。這種說法得到了熊強證實。熊強的鄰居張元國記得,房子是2001年「下石」的。熊強原本打算修這棟房屋讓母親舒服地安度晚年,不過她後來多數時間住在永川城區的老四家。
熊強的母親後來經常對他們幾兄弟說,兒子們現在生活好了,要多報答父老鄉親。一次她提出,附近有幾個孤寡老人,能不能把房子給他們住。不過熊強想,他們幾兄弟平時都在外面,根本沒時間照顧孤寡老人,萬一有點閃失,好事變壞事就麻煩了。考慮良久,他決定將這棟房屋捐給政府。
因從小就受鄉人幫助
「我的父親是要飯到這裡的。」熊強說,「父親以前好像是潼南人。」
張元國回憶,上世紀60年代初,熊強父親從潼南一路要飯到永川,投奔嫁到這裡的大姑,後來落戶在此。剛過來的時候沒有房子住,就借住在周圍鄉鄰的家裡。有一段時間就在張元國家住過。
經親戚介紹,熊強的父親和熊強的母親結了婚,沒有婚房,就借別人家的豬圈稍加修飾一下住了進去。
老四熊良學記得,父親在煤礦工作,因此患上矽肺病,很早就去世了。母親娘家在萬壽,出嫁前家裡連家務都不讓她做。父親去世以後,母親開始在附近石灰廠打工,家裡的農活也是她一手操持,就這樣養活了他們五姊妹(三男兩女),讓他們進入附近煤礦子弟校,接受教育。
這段時間,也多虧了鄰居們一直不斷幫助。
一有空,母親還帶著孩子四處搜尋石塊,天長日久竟然壘成幾間房,直到2001年重建。
1989年,眼看家裡經濟困難,身為老三的熊強決定終止學業,參軍入伍後到了新疆伊犁。幾年後從部隊退伍後,熊強決定留在當地,在一座毛紡廠做保安。
保安的工作比較輕鬆,熊強主動要求晚上值班,白天空出來跑自己的事。由此,他認識了一批人,為今後的的生意打下了基礎。
幾年後改革浪潮下,熊強下崗了。不過這時他已經開始有了其他出路,利用以前積累的人脈,他在建築防水領域做得風生水起。
熊強另外的幾個兄弟姐妹的生活也非常不錯。幾個兄弟覺得鄉里還是有點清苦,就在城裡給母親買了一套房子。
因為中耳炎發作,前幾天熊強的母親住進了中醫院。熊強在兩兄弟的陪同下到三教捐贈房屋前,母親還在囑咐他們:「要多多報答鄉親。」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