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借國家安全委員會打通權力?(圖)

【看中國2013年11月14日訊】中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習近平親自執掌? / 德國之聲 

習近平借國家安全委員會打通權力?

11月13日,外媒及中國國內媒體繼續解析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推出的公報內容,該公報普遍被認為「老調重彈」。公報中提到中國首設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為焦點,公報指出,國安委將負責「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據中國媒體財新網網摘,該機構由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法委書記孟建柱負責籌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和新任中央政法委員會秘書長、國務院副秘書長汪永清參與籌備。常設機構中,委員會將成我國第五大國家機構。

香港《南華早報》今日報導認為,國安委將有利於中共高層進一步集權,成為集黨內外軍政大權的第五大權力機構,也有利於習近平進一步扮演政治強人。香港《星島日報》稱習近平將親自執掌這個機構。《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員李成觀點認為:「中國官方將更好地協調情報、軍隊、外交、公安和國防部門的合作,這給予國家主席極大的權力,但還不足以改變中共集體領導制」。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分析師認為,除習近平坐國安委頭把交椅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外長王毅等其他官員也將是國安委成員。

「以國家安全為名來維護利益集團」

旅美政治學者王軍濤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上世紀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曾試圖走向一種嶄新的改革方向,即走向一個更自由開放的體制;但在幾十年的中共執政中,這個目標並未真正實現。十八屆三中全會推出國家安全委員會,直接扭轉了這一併未完成的改革之路:「是以國有安全為名,實際是維護以太子黨為核心的利益集團,通過黨國的高度重建、和黨國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來維護利益,但以國家安全為名來應對內外挑戰。」

王軍濤指出,中共面對的內部挑戰即為新的民間力量和不同於共產黨的聲音;外部挑戰來自於代表主流文明方向的國家和勢力,國安委應對內外挑戰為名,可以打通各方面的權力以集於習近平一身:「在這個體制上,實際上打通了外交、國防、紀檢、安全,所有涉及到對共產黨挑戰的領域,全部劃到這個機構下,來掌管和調配資源。」

海外媒體博訊網在昨日下午發文稱,國安委將超越公安、國安、中紀委,成為一個極為特殊的部門,重點是意識形態和輿論。習近平將任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主任。

這些消息都未得到中國官方證實。王軍濤表示即使習近平不能親自掌舵國安委,也會任命親信來執掌,這個打通多個權力環節的"集權"不會旁落他人:「就像蘇聯的克格勃時代,即使總書記不是克格勃的首領,也會任親信來擔任;從文革結束以來,共產黨的總書記實際上是集體領導中的一員,比其他人並沒有更多優勢,但成立國安委,各個領域都向他負責,不僅是軍隊、安全部門也向他負責。」

國安委對內還是對外?

新浪微博網友「醫療律師劉曄」分析:「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設立確實是放在創新社會治理這一章節,所以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職責應當不是國防,而是對內。」

《華爾街日報》報導也認為國安委可能加強國內安全機構的力量,更好的應對因污染、土地和腐敗引發的中國民眾抗議活動,及西藏和新疆等地的動盪狀況。

11月1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國安委是否針對日本此前設立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而設?對此秦剛表示日本不要對號入座:「毫無疑問,中國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恐怖份子緊張了、分裂分子緊張了、極端宗教分子緊張了,總之那些想威脅和破壞中國國家安全的勢力緊張了」,秦剛說法似與《華爾街日報》報導觀點相諳合。

國務院前秘書俞梅蓀認為,當前中共面臨的外部挑戰並不嚴重,而國家安全委員會應該將工作重心放在國內的維穩上:「應該是主要針對國內老百姓的,原來周永康的維穩搞得民怨沸騰,以後維穩更厲害了。」
「黨國體制下,談國安委‘姓黨’還是‘姓國’沒有意義」

有媒體起底國安委成立的歷史,香港《蘋果日報》披露江澤民時代就有此構想,1997年中國就提出成立「國家安全委」的方案,後因故未能實施。國安委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後「橫空出世」,由於官方對此機構沒有更為具體的介紹,網友不斷探詢,到底是「黨機構」還是「國家機構」?

旅居美國的新媒體人北風也發出疑問:「誰知道這個國家安全委員會是黨裡的機構,還是會成為國務院法院檢察院之後的另一個國家級的機構?如果是前者,是不是首次有黨內的機構冠以‘國家’字樣名稱?如是後者,是否需要通過修憲來架設這個系統」;中國知名律師劉曉原表示:「國安委要成為第五大機構,必須要有憲法依據。」

但王軍濤表示,探討國安委「姓國」還是「姓黨」是沒有意義的:「這是黨國體制的話,那麼國家是被黨綁架的,就像現在的體制下談‘軍隊國家化’沒意義一樣。」


設國家安全委員會 習近平到底想幹什麼 / 美國之音

中共18屆3中全會結束髮表公報。5千多字的公報中有20多字引起海外高度關註:中國要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性質、構成、領導體系和更多細節尚無公布,觀察人士正在看設立國安會到底是為了「安內」還是「攘外」。

*中共為何要成立「國安會」?*

中國的主流媒體說,中國面臨的國家安全形勢越來越複雜。環球時報週三社評說,成立國安會「正當其時」。社評說,以前人們認識國家安全領域大多侷限傳統安全領域:國防建設、大國博弈、領土安全,但是現實是,21世紀國家安全內容「遠不止這些。」

人民日報(海外版)週三頭版發表評論說:中國急需一個超部門、權威性機構,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協調國內多方力量,高效工作,應對日益複雜、嚴峻國家安全問題。

中國外交部說,成立國安會,「那些想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勢力緊張了。」發言人秦剛週三說:成立國安會,恐怖份子緊張了,分裂分子緊張了,極端宗教分子緊張了。

*國安會的構成*

齊魯晚報週三援引外媒預測:國安會將把公安、武警、司法、國家安全部、總參二部三部、總政聯絡部、外交部、外宣辦等機構「柔和」一起,成立這個大戰略機構。

中國廣播網11月13日說,海外媒體和觀察者,「大家普遍報導分析」國安會將成為「繼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之後中國第五大國家機構。」

這種解讀顯然有問題。國安會這個機構,是一個「實體部門」?還是一個「統籌規劃部門」?不論前者還是後者,它都不可能「凌駕」在政治局至上,儘管這個委員會主要領導可能是中共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因為「黨中央」並不是同國務院、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並行的一大國家機構。

*國家安全,傳統、非傳統概念*

齊魯晚報還援引中國軍事專家羅援的話說,現在國家安全外延和內涵都有所拓展,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交織,國防建設、危機處理、反恐維穩、搶險救災等安全問題交織,「而且國際環境日益錯綜複雜。」因此成立國安會「勢在必行」。

香港時事評論員邱震海也曾撰文說:外交、軍方、公安、能源、海關、國安部等部門,都「日益術有專攻」,組建國安會「統籌協調」已刻不容緩。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長曲星說,成立此會,能更有效「整合」各部門力量,有利協調,有利國家安全工作「整體規劃」。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前所長宮力說,目前國家安全和麻煩「主要來自海上。」海上安全涉及海洋局、海軍、外交部等多部門。

中國法治晚報週三援引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的話說,有兩個概念:「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前者是應對外部威脅、外敵入侵等,後者是涉及經濟安全、金融安全、生態環境安全還有恐怖主義等。公方彬說,現在的國家安全應該兩者都包括。

齊魯晚報這篇報導說,美國的國安會有兩百多工作人員,有專門的實體機構,有自己的新聞、法律、通信和講稿起草辦公室。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說,中國的國安會,「不應是個實體部門,是一個統籌規劃部門。」

國防大學另外一位教授李大光說,外交部、財政部、國防部都應「被吸納」,涉及到對外關係、財政支持、國家武裝力量、戰前動員等部門也應加入。「安全、警察、情報、經貿部門」也應「納入」。

該報導援引清華大學胡鞍鋼教授的話說,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美元儲備國,成立國安會是在「全球各地還存在各種不安全的情況下形成的有效調節機制。」

這幾位「專家」都認為,國安會最高負責人應由國家最高領導人擔任。

*國安會是黨還是政府機構?*

這是觀察者都關注的問題。由於國安會設立是中共全會上宣布的,有分析認為這可能只是一個黨內機構,是「中央國家安全領導小組、中央外事辦公室、政法委、中紀委」等機構的合併升級或疊床架屋。如果是政府機構,是公安部、安全部、司法部、高法、高檢等專政部門的超級組合,那麼,作為政府總理的李克強將置於何處?

*國安會,到底對內對外?*

設在北京面向海外的新聞網「多維」週二一篇報導說,清華大學等協助政府研究國安會主要側重點是國際安全。但3中全會公報,「能明顯感覺到這個委員會更側重於國內安全。」

報導說,這個國安會到底對內還是對外,或者國內外兼顧,「需要進一步觀察」。「但至少從公報方看,這個機構是完全對內的。」報導還說,不少分析人士認為,「國安委員完全對內的確奇怪,這個組織的工作側重點究竟是什麼目前還是霧裡看花。」這篇報導說,有可能隨著這個組織運行逐步成熟,會授予它更多的使命和權力。」

種種跡象表明,由中共18屆3中全會發出的這個公報宣布設立的國安會,的確又是在「深化改革」方面中共公報所提出的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理論的完美體現。

(略有刪減)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