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25日訊】四、中華心法
道
構成中華人脈的中華心法,由釋道儒三家思想構成。中華的文化起源於道,所以真正的中華人,骨子深處,都透著一股道氣。
開創中華文化的,有先天道和大道。道講獨修,清修,不講普度。所以一直都是單傳獨修,因此對人的悟性和道德要求也就非常高。道德境界低一點的,就無法悟道,所以也就得不了道。
上古時,人類道德境界普遍比較高,因此悟性就好,所以人人為道。道講無為,因此三皇五帝時,無為而治。後來人也一直講無為而治,歷史上的一些皇帝也講無為而治,其實那是說笑話,他們還沒有明白真正無為而治的意思,沒真正懂中華的文化,都是有為而治了。而且那時候的人,也不可能再無為而治了,道不通了。
舜時,有老農於田間,擊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與我何有哉?
這才是無為而治下的民風民德。如果道是通的,對於人民百姓,只需順勢稍加疏引,引導即可,不必干涉影響到百姓的生活,一切順應自然,好像自然而成,讓百姓感覺到,這個皇帝和政府像是不存在的一樣,這就是無為而治的意義。
到了人類道德墮落,道不通時,也就不存在無為而治了。所以老子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這短短一句話,揭示了隨著人類的道德下滑,人類社會治理方式的墮落過程:道治(無為而治)、德治、仁治、義治、禮治。而隨著人類道德的繼續墮落,當禮治也治不了人時,那麼就產生了法治,製造出無數的法律條文,越來越多,最後人類將自己關在法律的牢籠中,作繭自縛,沒有出路,過後就是人類走向毀滅。隨著人類道德徹底崩潰過後,這個自然共生體也解體崩潰,天災不斷,世界末日。
所以古時候凡是發生天災的時候,皇帝都會下罪己召,反省自己的道德過失。只是現代人不相信了。
個人認為,三皇五帝時,是道治,過後一直到西周時,是德治。西周後,是仁治,到三國時,是義治,到宋時,是禮治,到清朝末年,禮治也走到了盡頭,所以成了法治。到現在,在共產黨統治的中國,連法治也成了奢侈品,魔鬼當家,豺狼當道,生靈塗炭,已走入了毀滅的盡頭,只是時間問題,並且已在眼前。
這所說的只是中華歷史發展的一個普遍形勢走向,當然中間也有特例,如在一個朝代氣數將盡的時候,就會出現魔亂天象,如夏桀,商紂等,還有人類的社會道德水平在某些特別情況下,也會回升,比如大唐時期,那是中華歷史的最鼎盛時期。所以這些特殊情況,不屬此例。
縱觀整個中華髮展過程,我提煉出了一條規律:
就是人類的治理方式是與人類的社會道德必須是同一層次的,相一致的。如果治理方式高於社會道德水平,那會使社會混亂,比如在道不通時,用無為而治,就完全行不通,會使社會混亂不堪。如果治理方式低於社會道德水平,那麼,後果就更嚴重,會使社會道德迅速下滑,推動社會墮落,導致滅亡。比如在秦時,不用符合社會道德的仁治,而實行低於社會道德的法治,致使秦朝迅速滅亡,並推動了當時社會道德的墮落。
這裡拿聖經中的故事來作比喻說明:魔鬼化為蛇,引誘夏娃,便她蠱惑亞當,一起偷吃了禁果後,便受到了污染,產生了情慾,這時他們的道德便已墮落了,不再是以前的那樣純潔了。那個禁果被稱為「智慧之果」,如是他們便產生了「智慧」,心靈開始變得複雜,產生了羞恥之心,開始穿衣服了。
以前他們不穿衣服,光著身子,在伊甸園中,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很快樂,心靈很簡單,不會多想。為什麼此時卻突然變得複雜了,產生了「智慧」,有了羞恥之心,要穿衣服?
那就是因為他們以前沒有色慾之心,沒有男女之別,心靈非常純淨,所以生不出邪念,自由自在,非常快樂。而墮落了後,心靈被污染了,產生了不好的東西-色慾之心,所以他們就必須相應的產生一種低層「智慧」,羞恥之心,來抑制色慾之心,防止繼續墮落。如果他們不產生這個相應的「智慧」,沒有羞恥之心來抑制色慾,那他們就會變得荒淫無度,不以為恥,從而極速墮落,變成魔鬼,在地獄中毀滅。
所以他們原本純淨的時候,是不必有羞恥之心這個低層「智慧」的,反而對他們是累贅是阻礙。而墮落了以後,就必須產生這種低層的智慧,來抑制墮落後的道德,防止繼續墮落。
所以當社會道德墮落了以後,必須產生一種符合當時社會道德的治理方式和符合低層道德的智慧心法,來抑制墮落,否則社會將人心失控,快速走向毀滅。
所以中華歷史上,一般是缺少什麼就提倡什麼。缺少德,就以德治,缺少仁義,就提倡仁義,到現在,缺少誠信,就天天叫喊著誠信。正如孔子向老子問道時,老子跟孔子說,你所提倡的仁義,不過是像蚊子蒼蠅一樣,嗡嗡亂叫,讓人心煩的東西。那是因為,他們的境界不同相差太遠了,孔子是人的境界,而老子是遠遠超過人的神道的境界。
所以仁義,對人,對孔子來說是天經地義的,是人的智慧。而對老子來說,卻是層次極低的累贅,是墮落後的表現,因此態度不一樣。所以老子又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儒
由於道不講普度,講獨修,對人的道德境界和悟性的要求比較高,所以隨著人類的墮落,普通百姓的悟性也越來越低,失去了靈性,道慢慢地離普通百姓越來越遠了。普通人不能夠再像先人那樣悟道得道了。
到了東周的時候,人類道德已經下滑得比較利害,這時社會上只有小部分悟性好的人,還在道中,而大部分人,都離道漸遠了,慢慢失去了心法約束。如果此時不出現一種適合所有普通人的心法,那麼就很危險了,人類社會就會快速墮落,走向毀滅。
所以此時,就出現了百家爭鳴,儒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儒家其實也是屬於道的範圍,是道家世間小道的部分,也就是道的入世部分。所以它對人的道德的要求比較低,因此對人的悟性也沒什麼要求,一般普通人,都容易理解和接受,漸漸成為社會的大勢和主流,從而溶入了中華心法,成為中華人脈的一部分,推動了新的人像變化。
因為儒家是道的入世部分,所以儒家的淵源很深,儒家有一個說法叫道統,是指儒學傳承的脈絡。從堯舜禹開始,傳承到商湯,再到周文王等先代聖王,然後傳承到孔子,由孔子提煉,並整理規範,從中提出儒家思想來。只是在孔子之前,儒家是無形的,歸入道中,到孔子時,才整理規範出來,加以詮釋,明確地將儒家思想從中獨立出來。
然後經過孔門弟子、先秦諸子的繼承和發展,慢慢成熟壯大起來。
但不幸的是,孔門出了一個荀況,這個人亂了孔門的心法,獨創一套歪理,得出性本惡的結論,並教出了韓非和李斯這兩個「高徒」,他們與商鞅等人一起,搗鼓出一個什麼法家,蠱惑世人,禍亂秦朝。
上面說了,治理方式低於社會道德,會使社會道德迅速下滑,推動社會墮落,導致滅亡。但這過程中,會產生一個迴光返照的興奮劑的作用,就是像吸毒和用興奮劑一樣,初期時會產生一個臨時促進社會發展的假象。就像商鞅實行的所謂變法,臨時似乎是促進了秦的發展,但那實質上是敗壞了社會道德。幸虧不久後秦國就廢除了變法,商鞅本想制定嚴刑酷法來制人害人,但最後他卻作繭自縛,被自己親自規定的法律所害,車裂而死,成為笑談。
法家講究玩弄權勢權術,喜歡嚴刑酷法,像對待牲口禽獸一樣對待百姓,講究奴人之術,推崇專制暴政,無有什麼道德可言,禍害人類。所以法家的三個代表人,沒有一個得以善終,兩個都被酷刑而死,一個五馬分屍,一個腰斬,另一個被自己的同門同學害死,可悲。
秦朝非常重視法家,尤其秦始皇時,所以排除儒家,施行暴政和愚民政策,廢除私學,做出了貽笑千古的焚書坑儒之事。坑儒雖然沒什麼損失,但這焚書卻使當時儒家經典幾乎失傳,幸虧秦朝歷史短暫,到了漢代後,遺留下來的老儒生根據記憶,再回憶記錄,復原了儒家經典。
這是儒家歷史上的第一次大劫,走過這一劫後,儒家在漢朝便得以迅速發展,尤其是漢武時,獨崇儒術,使得以後儒家成為社會大勢,完全溶入中華心法之中。
這裡再說一下,東周時的百家爭鳴,漢時,將百家歸為九流。我認為就兩家,一為老子的道家,一為儒家。而道家是遠遠超出百家的,所以後人將道家歸為九流,是對道的不敬,是褻瀆。道家應該在九流之上,而九流之中,除道以外,唯有儒家是人類的正文化,是有根源的,有它的傳承道統,屬於道的入世部分。其它的流派,都是沒有根源的,要麼是歪理邪說,拉幫結派搞勢力團夥,像法家,墨家之流,要麼是從屬於道家的世間小道部分,像兵家,陰陽家等,要麼是根本不入流的,不值一提,如雜家,名家等。
所以唯有道和儒留存了下來,溶入中華心法,其餘皆短命,成不了氣候。
前面說,治理方式必須與社會道德相一致,高於社會道德,會不起作用,無法治理,低於社會道德,雖然偶爾會出現迴光返照,但不能長久,終究會墮落人類道德,促使滅亡。唯一的方式,是盡力使社會道德回升,致少也要使社會道德維持現狀,不致於繼續墮落。
道家對社會道德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到了西周後,人類道德慢慢墮落,道便離普通人越來越遠,成了少數道德高尚之人的心法。隨著大部分人,離道越來越遠,所以百姓便失去了心法約束,以至於社會道德加速下滑,造成了東周的禮崩樂壞。這時,便急需一種新的道德心法來約束社會,這種心法必須低於道的基點,對所有普通人都適用,能接受,所以孔子就出現了,提煉整理出了儒家思想,成為新的道德心法,從而穩定了社會道德,某種程度上抑制了道德的下滑。
雖然當時大部分人不能理解道了,脫離了道的心法,但仍有一部分道德高尚的人,仍在道中。一直到漢朝,這部分人都存在,並且影響著社會,能夠造成社會影響。像當時一些有修為的士大夫和隱士,但到了漢以後魏晉時期,隨著道德的繼續下滑,這少部分人,也慢慢消失了,此時能夠得道悟道的,如鳳毛麟角,寥寥無幾,但這樣的大道高士,在後來中華的歷史上,雖然不多,卻一直存在著。
所以此時,道沒落了,不再成為社會大勢和主體思想後,便開始讓位給儒、佛。而此時墮落的世人,已無法再悟出道的真義,便在低級層次中,胡亂解釋道義,魔亂污染了大道。像魏晉時期的何晏之流等,所謂的「名士」,服五石散,發出各種玄談怪論,放蕩不羈,實為魔性大發。所以大道至此墮落。
後來大道又發展為道教,並興起,尤其是明朝時,有些時期幾乎人人皆道,但那已不是大道了,而是與佛教混雜改良後的道教,後文再作探討。
再繼續說說儒的發展,儒在漢朝確立,成為大勢,慢慢發展至清末,一直是社會心法的主導。這是因為儒家在三家思想中,是最低的,是入世部分,一般人能理解,所以一直能成為社會的主要心法。
但隨著社會道德的墮落,儒家也慢慢地墮落,走向壞滅。其中一次最大的變化是在宋朝。現代人一提到古代儒生的形象,就會想到迂腐,刻板這幾個詞。其實宋之前的儒生不是這樣的,那時儒生都是氣宇非凡,瀟灑飄逸,溫文爾雅的。到了宋以後,隨著理學興起,才慢慢變得刻板和迂腐了。
這是儒家在歷史上的一次重大改良。為什麼會改良?我認為到了宋以後,社會道德繼續墮落,先前的儒家思想,不足以再約束社會道德了,所以就出現改良,出現了理學的興起,從而適應當時的社會道德,抵制社會道德的繼續下滑。
這以後,儒家與人類社會道德一起,逐漸墮落,以至清朝後,走向滅亡,這也是歷史發展的趨勢。
清末時,隨著西學東漸,西方的低層次科學和文明,慢慢傳入中國。由於西方的科學和文明是凡人層次的,沒有任何高層內涵,層次極低,低於儒。而當時的社會道德已墮落到慢慢不適應儒家的心法了,不能再被沒落的儒家心法所約束了,所以就慢慢地被西方文明所代替,以至今日,完全西化,斷了炎黃香火。
釋
佛教不是我們中華的本土文化,來自於印度。但老子,釋迦牟尼和孔子是同時代的人。
為什麼佛教不在中華產生呢?我從人類文化的層面分析了一下,覺得如果佛教在中華大地上產生,那麼儒教就不可能得到發展,成為主要的中華心法,而且道家也會在當時慢慢地退出歷史舞臺。
為什麼?因為佛教講普度,所有人都接受,都度化,門檻低,所以全民百姓都能接受,這一點不同於道。道是挑選人的,而佛不挑人,來者不拒。而且佛的來源極高有很深的根源,且思想境界非常博大高深,這一點不遜於道,且遠高於儒,所以若釋迦牟尼出生在中華,當時正值老子寫五千言,孔子開傳儒家,那麼孔子的思想將傳播不開,道也會慢慢退出歷史舞臺。
所以佛教一直到漢朝,等到道沒落了,儒家發展成熟,成為大勢以後,才傳入中華。
這是我從人的文化層面的分析。
佛教傳入後,因為漢代崇道與儒學,一時還不能被當時人所普遍認識和接受,所以一直沒得到普及。但隨著社會發展,慢慢地得到傳播,被中華人所認識,所以到南北朝時,得到了普及,尤其是梁朝,發展到鼎盛。
從那以後,佛教便完全深入了中華的心法,成為三家主體思想之一。
道家慢慢沒落以後,一直在少數道德高尚的人群中流傳著,不能再在全社會普及,成為大勢,有所不甘。所以隨著佛教的傳入後,道家吸取了佛家普度的優勢,進行改良,也形成了宗教形勢,發展改良成了道教。
所以以後,道又興盛起來了,他降低了門檻,不講獨修了,也開始來者不拒,不再挑人。所以到明朝時,某些時期,幾乎全民皆道。但畢竟是改良的東西,不夠純了,失去了原來的很多東西,所以此後又慢慢沒落,終不再興起。
當然這有更高層次的原因,我這只是從人的文化層面的分析,不是高層次上的原因。要想知道更多,更高的原因,請拜讀我師尊李洪志先生的著作。
釋迦牟尼說過,他的法將進入末法,無法再度人。界時,魔王波旬的魔子魔孫,將出家到他的廟中做和尚,手拿他的經書,破壞他的戒律,敗壞他的法門。釋迦牟尼佛聽到魔王的這些話後,也落淚了,他早已看到了他所傳佛法終究逃不了敗壞墮落的結局。
所以現在的和尚,喝酒吃肉,三妻四妾,爭名奪利,將寺廟開發成旅遊景點,出賣佛祖來賺錢撈名,這不是披著袈裟的波旬子孫嗎?
佛教早已墮落而末法了,釋迦牟尼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看到了。
(待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