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費誘惑著中金公司們
【看中國2013年10月19日訊】國慶節過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中金公司申請設立基金公司的消息經過正規媒體的報導而在市場上流傳開來。報導稱,中金公司申請設立的基金公司名稱為中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中金公司100%持股,目前該申請已經得到證監會的受理。這也是新《基金法》實施以來首個券商設立全資基金子公司的申請。
自新《基金法》於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設立基金公司已成為基金業的一道靚麗風景。截至9月底,已經通過評審會的擬成立基金公司已經達到4家。其中最引人關注的無疑是國壽安保基金公司。該基金公司為首家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直接發起設立的基金公司,發起人為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持股比例為85.03%,外方股東為安保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公司註冊地在上海。根據此前該公司發布的公開信息,國壽安保的註冊資本將高達5.88億元,超越興業基金的5億元,是註冊資本最高的基金公司。其他3家分別為圓信永豐基金、華福基金、永贏基金,這3家公司的大股東分別為廈門信託、華福證券和寧波銀行。此外,華融證券等券商也已向監管部門遞交了申請,並正在進行審核程序。而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則斬獲首個證券公司公募基金業務牌照。因此,這次作為曾經投行霸主的中金公司也加入到申請設立基金公司的行業中來,無疑格外令人矚目。
應該說這股基金公司設立熱潮的到來是在意料之中的。畢竟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基金管理費收取辦法對於任何有實力的機構來說都是一種誘惑。不論基金公司的理財能力如何,也不論投資的盈虧情況,哪怕就是出現2008年那樣的大熊市,投資基金出現巨額的虧損,基金公司仍然可以根據管理的基金規模,按照規定的基金管理費率,一分不少地向基金持有人收取基金管理費。如2008年60家基金管理公司的424只基金虧損了1.5萬億元,但當年提取的基金管理費仍然達到創記錄的307.34億元;而2010年投資基金總共才賺了51億元,但管理費卻收了302.34億元,基金管理費是基金盈利的6倍。因此,面對這種旱澇保收的巨額基金管理費收入,有哪家機構不想來分一杯羹呢?
而今年6月1日實施的新《基金法》為部分機構投資者來「分一杯羹」提供了可能。因為新《基金法》第13條規定拓寬了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東的範圍,不再限定為從事證券經營、證券投資諮詢、信託資產管理等金融機構。同時根據今年2月18日中國證監會公布的《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從今年6月1日起,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股權投資管理機構、創業投資管理機構等5類機構將可以直接開展公募基金管理業務。如此一來,在新《基金法》正式實施後,一些符合條件的「5類機構」因此掀起基金公司設立熱潮,包括中金公司這樣的曾經的投行霸主也加入到設立基金公司的行業,這實在沒什麼可奇怪的了。畢竟旱澇保收的基金管理費收入對中金公司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基金公司設立熱」對於發展壯大機構投資者當然是有利的。不過這也是中國基金業發展的方向性錯誤。畢竟投資基金是一種代客理財產品,它以專家理財的方式幫助基金持有人獲得財富的增加。但目前機構設立基金公司的目的明顯只是為了撈取早澇保收的基金管理費收入。至於要不要對基金持有人負責則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以至一些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們在投資的過程中常常做出一些有損於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事情。基金理財也成了基金持有人的「傷心理財」。實際上,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又制約了基金業的發展。一個很明顯的現實是,儘管最近幾年基金公司發行的投資基金數量大幅增加,但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總規模卻並未增加,甚至還時有下降,新發行的投資基金規模甚至不如基金贖回的份額多。如儘管今年前三季度成立了276只新基金,首發募資規模為4481.73億元,但今年8月末公募基金規模為27742.41億元,較去年末的28661億元下降了918億元。可以說,改革旱澇保收的基金管理費提取辦法已成為中國基金業的當務之急。
其實,改革基金管理費提取辦法的呼籲在市場上由來已久。但之所以遲遲不予以改革,歸根到底還在於基金業的定位,基金業是監管部門的特保兒,也是管理層用來維護股市穩定的工具。實際上,正是由於基金管理費的旱澇保收實現了基金業的由小到大。而之所以給予基金業這樣的福利待遇,也是需要投資基金聽命於監管部門的緣故。比如直到今年4月26日,證監會發布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2013年修訂徵求意見稿,還將股票型基金股票倉位下限從60%提高至80%。證監會希望投資基金維穩的意圖是非常明顯的。
但此舉對於基金業的發展明顯不利。畢竟目前市場上除了公募基金之外,還有保險公司、社保基金、私募基金、券商、QFII等眾多的機構投資者,同時還有持股數量巨大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投資基金已無力主宰股市。在這種背景下,繼續拿投資基金當槍使,其最終結果只能是讓投資基金充當「炮灰」,這對於基金持有人的利益顯然是一種損害。如此一來,中小投資者對於投資基金也就只能是用腳投票了。因此,儘管目前基金業掀起了「基金公司設立熱」,但能否轉化為投資者的「基金申購熱」,前景並不樂觀。雖然基金管理費誘惑著中金公司們,但投資者的誘惑又在哪裡?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