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家庭教育錯位是當務之急(圖)
【看中國2013年10月17日訊】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教育的基石。一個好家庭,勝過一所好學校;一位好家長,勝過好教師。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教育越來越引起家庭的重視,但是家庭教育的錯位、缺位、不到位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家教的錯位問題,給家庭教育,甚至給青少年健康成長帶來了根本性的障礙。改變家教錯位的現狀成為當今家教之急,也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當務之急。
家教的錯位主要表現在家教目標的錯位和教育行為的錯位上。
首先是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標的錯位。從教育功能上講,家庭教育應主要是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在從小培養陽光的情趣、健康身體、養成良好行為習慣,這是家教育人之根本,一個人有了好品德和良好的習慣,才是成長的基礎。但是,我們更多的家教目的沒有定位在成人教育上,而是定位在成才教育上,把孩子的智育、升入重點學校等目標放在第一位,甚至做為家教的唯一,家庭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單位,家長成為科任教師的助教。因此,由於家教的錯位,造成了家教德育的缺位,影響了孩子良好品格和價值觀的形成。
其次是家教目標的錯位。由於家教的基礎性和特殊的養成教育環境,家教的目標應注重遠期目標和根本目標,也就是更加註重受教育者的長遠發展規劃,但是家教的現狀卻是把家教目標定在近期目標,甚至定在一次次的「起跑線」上。這種急功近利的目標追逐,使家庭教育與家教本質相距漸行漸遠。
而家教行為的錯位首先是家教的缺位。由於家庭重智輕德的價值取向,部分家長認為孩子能否成才關鍵在學校,只要交給學校家長不用教育,造成家教缺位;還有就是家長外出務工、孩子留守,孩子缺少父母教育,造成家教的缺位;還有的家長認為「樹大自直」,放棄必要的教育。因為家教的缺位,使青少年成長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培養。
其次是家長強制孩子接受家長的教育安排,造成孩子不堪重負,產生厭學,甚至對抗。大部分家長根據自己的理想給孩子在學業上定的指標往往超出孩子的實際,常常將自己的孩子和學業成績最優的孩子相比,將自己目標強加給孩子。家庭條件好一點的孩子除在學業上為孩子找家教增加負擔外,還給孩子安排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和特長班等,使一部分孩子晚上不自由、節假日不能休,使孩子的發展沒有自由的空間。
再有就是家長溺愛孩子,在生活上無度滿足,要星星不給月亮,使孩子養成不求上進的習慣。由於家教行為的缺位和錯位使家教正當育人功能大為弱化。
家教的錯位、缺位和不到位,導致青少年成長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中小學生厭學者增多,熱愛勞動者減少,追逐分數、升學的近期目標的增多,眼望星空、胸懷大志的減少。其次是家庭矛盾突出。由於家教的錯位問題使家長和孩子關係緊張:家長對孩子不滿意、恨鐵不成鋼,孩子對家長不滿意,恨家長不理解。再次就是師生矛盾和家校矛盾突顯。在學校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教師難當、學生難教、學校難辦」。
要改進和加強青少年教育,解決家教的錯位問題是當務之急。
首先是呼籲家庭、學校、社會要特別重視家教問題,有效解決家教缺位和不到位問題。要讓家長充分認識到「你們是你們子女的第一個和最有影響的教師」,「你們有責任積極參加對孩子的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者」。要達成「養不教、父之過」這樣一個共識,在社會上形成家教重要的文化氛圍,在學校形成主動對接家教的工作機制,在家庭形成不盡家教有過,沒有適合的家教就會真的使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認識。
其次是呼籲家教要把對孩子道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培養作為家教的核心內容,有效解決家教功能的錯位問題。對於青少年的教育問題,社會、家庭、學校三者必須有機結合,目標一致,但又各有側重。
家教要改變「學校化」的教育模式,首先要修正教育目標,要更新教育理念,要改變重智輕德的觀念,樹立成人比成才重要、成長比成績重要、上進心比進步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的觀念。
其次要改變家教方式,要放手讓孩子學會規劃自己、管理自己,要在家庭中創造讓孩子勞動實踐的機會,使孩子努力學會生存、學會交往、學會勞動、學會關愛。
再次是社會和學校要加強對家教的指導,有效提高家教的質量。各級政府和婦聯組織要重視家教,為家教創造好條件,為社區實施家長教育創造條件,要協調安排好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對家庭的教育;要組織好優秀的家長進行現身說法,讓家長影響家長。各學校要辦好家長學校,發揮自身優勢,有針對性地選擇教育內容開展教育,挑選有經驗的家長做家長學校輔導員,選擇有說服力的學生講家教的體會等。
總之,要全面提高青少年教育的質量,就必須充分有效地發揮家庭教育在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教育中的作用,切實解決好家庭錯位問題,使我們的家長擔負起家教的責任,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正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