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吉膽島——海上養魚場之行(組圖)

【看中國2013年10月09日訊】(看中國記者鄭芯茹馬來西亞採訪報導)位於馬六甲海峽,世界最繁忙海峽之一優越地理位置的馬來西亞第一大海港——巴生港(Port Klang)也是世界前二十大港口之一,而在巴生港岸外以西十公里卻難得保存了一個純樸的華人漁村小島——吉膽島。

吉膽島的名稱源自馬來語「Pulau Ketam」,意為「螃蟹島」,而該島實為螃蟹棲息的濕地,島上人口約九千人,大約百分之九十以上島民是華裔,其中以潮州和福建藉貫為主。19世紀最初,定居吉膽島的華人便是為了獵捕螃蟹而來。村民們大多以捕魚為生,幾乎佔了九成是漁民。因此來到吉膽島,一件最不容錯過的戶外活動就是參觀當地的海上養魚場。


吉膽島是一個純樸的華人漁村小島。


夕陽西下的吉膽島,擁有另一番的迷人景色。


在乘船到吉膽島的途中,人們將可以輕易的看到馬來西亞第一大海港——巴生港一景。


在乘船到吉膽島的途中,人們將可以輕易的觀賞到來往巴生港的大艘集裝箱船。

由於周圍被紅樹林小島環繞著,這有利的條件保護了養魚場長年內不受大風浪的襲擊。當我們乘船朝向海上養魚場前進時,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個密集且整齊地遍佈於海上的魚排。此景正對應著藍天白雲的大自然景象,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來到島上其中一家擁有二十多年歷史的養魚場,受訪的蔡老闆表示,當初看到別人開養魚場,自己也想開一個賺點錢,結果就跟幾位志趣相投的親戚合股,開了這家養魚場。

蔡老闆介紹道,他們採用了馬來西亞及日本製造的漁網,能耐至十五年。如今,他們伺養的魚類品種有龍虎魚、石斑魚、紅魚、銀鯧魚、虎斑魚等好幾種,其中以紅魚的生長週期較短,只需養殖約十個月就可出售;而石斑魚的生長週期較長,這類魚則需待約兩年的生長期。


記者走訪了吉膽島其中一家海上養魚場。


銀鯧魚:海上養魚場飼養的銀鯧魚。

污染問題 養魚生意難搞

回憶起當初創業至今,蔡老闆透露,養魚場也面臨海水逐漸受到污染的嚴峻考驗,加上島上居民亂丟垃圾,導致飼養的魚只因細菌感染而死亡,而能拿到市場上賣的魚只僅達30%,剩餘的70%魚只全告失敗,好在負責單位有遣派人員來收拾垃圾,要不後果更為嚴重。老闆也感嘆的表示,比起以前魚只養活率能達約80%,如今養魚業這一行生意因污染問題也顯得越來越難做了。


蔡老闆表示,如今養魚業這一行生意因污染問題也顯得越來越難做了。

養魚場的基本工作

在參觀養魚場途中,另一名養魚場負責人蔡瑞聰先生向我們介紹道,這裡的魚苗供應源自本地、臺灣及印尼。在養魚場的基本工作就是餵魚、換網及洗網。工作人員每天都要餵魚,魚苗需要一天餵兩次,大魚則一天一次即可,無定份量,直到魚只飽為止。魚苗的食物則必須首先通過機器輾碎後才能給予餵食。通常,他們會選在海水最清晰的時段餵魚,因這有助於魚兒看清水面上的食物,容易進食;當大潮來時,他們就沒餵,因海水的快速流動促使海水不清,阻礙了魚兒覺察食物的視線。

養魚場的舊網必須要更換,原因是舊網所累積的青苔將導致空氣不流通,因此必須要清洗。此外,當大潮來時,舊網會因不敵強勁的水壓而破裂,造成魚兒流失,這將為養魚場帶來極大損失。


在養魚場的基本工作就是餵魚、換網及洗網。

至於空間的分配,魚苗需要一個格子的空間來侍養,而整個侍養魚苗的格子是被圍住的,以避免鳥兒來吃。當魚苗漸漸長大時需要的空間也跟著增加。此時,工作人員將會幫長大的魚苗移位,即用小漁網將它們撈起,放入3到5個格子的空間來侍養這些大魚。

魚天生具備「挨餓」本能

與此同時,蔡瑞聰也進一步向我們透露了一些有關魚兒有趣的生態習性。為能生存在變幻莫測的大自然環境下,魚兒都天生具備「挨餓」的本能,大魚能挨餓長達十天,中魚(大約十寸左右)能挨餓五天,而魚苗則能挨餓三天。

此外,海上飼養的魚兒會「怕雨」。在下大雨期間,它們只會往下游,也不吃東西,這是因為雨水本屬酸性,而它們只適合生存於咸性的海水中。


蔡瑞聰向記者介紹了養魚場的點點滴滴。

海上養魚場的風險

蔡先生透露,海上養魚場面臨最大的風險就是載油的船隻發生沉船事故,那些魚只的死亡率可達80%。至今,曾發生兩宗油船下沉案例,所幸有人提早通知,工作人員用特製的布料把那些漁網蓋住,把油隔開,待兩天後,油水就會流走。

此外,在這裡也曾發生魚兒被偷事件,所以這家水上養魚場在24小時內都有人看顧。

這裡的魚都將會批發到吉膽島的巴剎、餐館、固定的顧客及代理商。其中,龍虎魚售價最貴,一條馬幣60多塊。

蔡先生表示,無論如何他們這家養魚場不鼓勵大批的遊客過來這裡參觀,原因是養魚場的「路」 下方只是由水桶支撐,兩個水桶所構造的那段路只能支撐約六百公斤,若參觀的人數太多,路段會隨著水桶下沉,魚之即將流失,後果不堪設想。

這裡的養魚場有養狗,蔡先生說主要是用來嚇陌生人及抓老鼠。在此,提醒大家要在當地負責人的陪同下,方可踏上這裡的養魚場喔!

由於養魚場的路段只是由水桶支撐著,因此不鼓勵大批的遊客過來參觀。

本文留言

作者鄭芯茹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