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過於政治化嚇退知名學者競逐港大校長(圖)


香港過於政治化嚇退知名學者競逐港大校長(中文網路照片)

【看中國2013年10月08日訊】根據港大校長遴選委員會一些成員表示,香港越來越繃緊的政治氣氛,使得好幾個本來有意競逐香港大學校長的國際知名學者萌生退意,最終在一片爭議聲中,來自英國的Peter Mathieseon馬斐森教授獲選為新一屆的港大校長,成為41年以來第一位非華裔的港大校長。

事實上,港大校長遴選委員會主席梁智鴻亦公開承認,香港已經到了泛政治化地步,就算喝一杯水,也可以被視作含有政治動機。

校長遴選委員會委員之一的港大化學講座教授楊丹表示,根據委員會的意向,馬斐森是最佳的校長候選人,「我們根本沒有太多的選擇,香港已經變得太過政治化,很多優秀的學者聽到香港目前的政治環境後,都不願意來了」。

遴選委員會全日制學生代表、港大學生會會長鄧日朗則舉出之前發生的兩宗個案,說明港大政治氣氛之複雜性,當中包括2000年的鐘庭耀港大民意調查風波,以及2011年時任中國副總理方李克強訪問港大時,大批警察進駐校園事件。

鄧日朗告訴南華早報,身為香港大學之首,是需要面對很多挑戰,其中當然有政治壓力。他說:「在不算多人的名單上,馬斐森是最好的一個候選人。」名單據稱包括了一些本地和外國的學者。

之前是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醫學及牙科學院院長的馬斐森,是遴選委員會從最後3個候選人名單中,唯一推舉的人選。

對馬斐森抨擊最厲害的,是港大外科學系教授盧寵茂。盧認為馬斐森是「無知和無能」。港大另一教授陳婉瑩則批評馬「不懂得中國政治」。

馬斐森之前的兩個校長,都因為捲入政治風波而招致不光彩的下場。2011年李克強訪問港大校園,遭遇學生示威,大批警方進駐校園,限制學生在校園的活動,甚至將部分示威學生就地禁錮,引起軒然大波,時任校長的徐立之被迫承擔政治後果,事後不久即宣布離任日期。

徐立之的前任鄭耀宗校長,他在2000年的下場更為倉促。香港1997年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民望屢破新低,特首辦高級特別助理路祥安曾會見鄭耀宗,要求港大停止發布對特首施政不利的民調,鄭耀宗後來向民意研究計畫主任鐘庭耀施壓,威脅會逐漸收緊他們的經費。鐘庭耀不堪壓力,公開這段幕後操控過程,鄭耀宗黯然下臺。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